——商洛藉學者劉吉發成功之路探秘
劉吉發,我熟悉而又陌生。他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我熟悉他的過去。但他后來走出了商洛山,走進長安,走入高校,走上學者之路,在政治學、文化產業學等學科領域卓有建樹。這些,我又是陌生的。
正因為熟悉而陌生,大家跟我一樣好奇:他是怎樣走出商洛山,走上學者之路的呢?
提起劉吉發的成功,我不得不先說說他的過去:在商洛山里,我們都算得上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但高考制度剛恢復,作為農村長大的我們,誰也不敢冒然去考大學,而是選擇了高中專。中專畢業當了教師,又有幸遇上成人高考,就這樣,1984年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商洛師專(現在的商洛學院)中文進修班學習。剛入學,就聽說他是黨員。我想,他會不會想成為一個政治人物呢?也許是他比我以及應屆生大幾歲的緣故,他在那個時候就不但成為了孩子的父親,還成為了學生會主席,為人處事顯露出驚人的成熟和組織能力。
劉吉發回到母校商洛學院與曾經的校長呂清太合影
畢竟都是黑龍口人,平時來往多,周末了也一起騎自行車翻麻街嶺回家。路上,我們一起談人生,談文學,談理想,談未來。記得快要畢業的時候,我們約定一起努力,兩年后考研。畢業后各自東西,但仍書信往來,相互鼓勵。一年后暑假我到他工作的三岔河中學,得知他在四面墻用報紙糊過的黑房子里已經準備好要提前上場試試。就這么一試,他成為了西北政法學院的研究生。
劉吉發考研,在當地引起很大振動。他的引領產生蝴蝶效應,黑龍口的程書強、李剛等通過考研,陸續走出了商洛山。
如果說走出商洛山是劉吉發走上學者之路的起點的話,那么,他刻苦鉆研,發奮學習,成為博士生導師,則使他在學者之路上的積淀不斷深厚了起來。
劉吉發碩士畢業后去了長安大學。當時,他一個人帶著孩子,既當爸也當媽,愛人覺得他太辛苦了,就停薪留職離開商洛老家到西安幫忙照顧孩子。本來,他打算工作兩年后去讀博,但他進入工作崗位后一年多就被校黨委任命為人文社科系黨總支副書記并主持工作。工作一貫認真的劉吉發,只好將讀博放下。一直到晉升教授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后,他才著手考慮讀博的事。由于考研的英語全靠自學,讀博過程中英語也讓他花費了很大心血。他說,攻讀博士學位,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博士比,其次才是為成為博導準備條件。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他成功地取得了西安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政治實踐論》答辯會上,答辯委員會主席、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宏波教授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劉吉發是政治實踐研究的第一人”。論文出版后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反響,被評為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西安市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劉吉發出版的部分專著
劉吉發贈送記者的專著
長安大學博士學科點幾乎是清一色的工科,劉吉發拿到博士學位,無疑給文科輸入了新鮮血液。學校為了獎勵他對長安大學的貢獻,專門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設環境與社會發展二級學科博士點,讓他作為長安大學唯一的文科博導,繼續為長安大學培養博士研究生。
劉吉發參加國際訪學
劉吉發接待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學者
但談到他的學養和發展,劉吉發對成為博導很平靜,他說這是必須的。實質上,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在短期內把一個小小的社科部發展成三個文科學院。三校合一的長安大學,合并后組建的人文社科部如何發展,擔子落在了劉吉發肩上。他作為一個連本科都沒有的部主任,著眼于學科建設,著力發展文科專業,使專業招生能力迅速提高。2009年,學校將劉吉發主導的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又一分為三,分成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長安大學領導層有一個共同說法,這樣跨越式的發展,應該給劉吉發記頭等功,副校長王建偉高度評價說:“劉吉發對長安大學文科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據長安大學知情權威人士介紹,劉吉發始終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整個文科學科生態的優化升級。他所培育的兩大學科體系,都形成了重大的學術影響力。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己成長安大學文科博士點培育學科的主打方向,文化產業己成為陜西省九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唯一的文化產業省級研究平臺。可以說,正是劉吉發的影響力使長安大學在陜西獲得了文科發展的知名度,因此劉吉發作為社科界別連續兩屆成為陜西省政協委員,也受到了劉云山同志來陜視察時的專題接見。
劉吉發接受央視《焦點訪談》采訪
劉吉發接受陜西衛視記者采訪
劉吉發
劉吉發,1960年9月生,陜西商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委講師團成員、陜西省文化旅游名鎮專家。長安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原院長,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科帶頭人,現任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陜西省文化產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指導委員會研究員、全國文化創意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理事長、陜西省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陜西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長安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文化研究會高級顧問等職。
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文化產業與管理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省級“精品課程”1門;出版《政治實踐論》等著作20余部,部分著作被哈佛大學圖書館、多倫多大學圖書館、東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國內外多家圖書館收藏;在《政治學研究》等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0余項;先后榮獲陜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陜西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西安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30余項教學科研獎勵;先后榮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力提名人物”“陜西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并接受中央電視臺、香港《文匯報》等多家知名媒體采訪,也受到劉云山同志來陜視察時的專題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