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回眸“十二五”
2015年的輝煌成就
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21.83億元、增長11.2%,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財政總收入45.0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1.79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0%和12.8%;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6896元和7732元,分別增長8.77%和9.91%,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不平凡的“十二五”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9%,高于全省1.8個百分點,總量是2010年的2.2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2%和21.5%,總量是2010年的2.1倍和2.6倍。
——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固定資產投資是上個五年的2.8倍,在交通、水利、電力、環保和產業發展等領域,興建了一批補短板、蓄勢能的重大項目。“五件大事”取得重大突破,西武客專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商丹園區創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通過評審,鎮安抽水蓄能電站輔助性工程先行啟動。西康、西寧鐵路復線建成運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9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
——工業增速領跑全省。以商丹園區為骨干、15個省級重點工業集中區為支撐,促進了企業集中、要素集聚、產業集群。現代材料、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0戶,較2010年增加89戶,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35.7%和25.4%,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一體兩翼”中心城市產城融合邁出堅實步伐,城市規劃區建成面積達到49.1平方公里??h城、重點鎮和美麗鄉村建設亮點紛呈,省級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實現全覆蓋,2個縣創建為“國家衛生縣城”,12個鎮進入全國重點鎮,建成新型城鄉社區690個、美麗鄉村22個,35萬農村居民成為新市民,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5%。
——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創新型城市創建全面啟動,實施省部級科技專項150項,榮獲省級以上科技獎15項,技術交易額2.2億元、專利授權量883件,分別是五年前的448倍和5倍,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3%。積極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成科技園、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眾創平臺12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7個,入住孵化企業237家。
——最美商洛魅力彰顯。強力推進精品景區、文化旅游名鎮、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全域旅游,促進旅游聯盟。全市建成3A級以上景區21家,創建省級旅游示范縣2個、省級特色旅游名鎮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17個。成功打造了“一節一賽”品牌,游客人數和收入年均增長18.5%和26.6%。
——生態成為最靚名片。循環發展成效顯著,成功躋身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河長制”經驗在全省推廣,森林覆蓋率達到66.5%,較2010年提高4.2個百分點,空氣質量五年穩居全省第一。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兩個80%”全面落實,就業和社保體系持續完善,農民收入年均增速跑贏GDP。“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經驗在全省推廣,46.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306名貧困家庭子女免費就讀商洛職院。6.9萬戶居民通過安居工程遷入新居,9.2萬戶33.6萬人依靠移民搬遷告別深山。平安建設成果豐碩,連續五年榮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公眾安全感穩居全省前列。
未來五年發展的總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