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智能制造研發和產業化,持續抓好電動客車、工業機器人、汽車液壓缸、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壯大先進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突出抓好商洛電廠、鎮安抽水蓄能電站、金錢河梯級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推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產業擴量升級。加快納米新材料、含能產業園、商南硅科技園、鎢鉬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突出抓好“互聯網+”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支持工業園區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雙創”孵化平臺,推動人才創業和產業升級。繼續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游客需求為導向,深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動生態旅游向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并重轉變。務實推進大秦嶺生態旅游核心區建設,支持柞水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突出抓好商洛印象、商于古道·作家村、蟒嶺綠道生態景區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牛背梁、天竺山5A級景區和闖王寨等7個4A級景區創建。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礎網絡建設,推動旅游定制化服務,實現4A級以上景區無線網全覆蓋和美麗鄉村示范村在線預訂。高標準辦好2016秦嶺生態旅游節、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暨全國自行車錦標賽,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消費結構升級。擴大信息消費和綠色消費,培育發展文化休閑、體育健身、養老康體、醫養結合等消費業態。加快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提高群眾收入,增強消費預期,優化消費環境,從嚴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美食商業街區,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支持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支持商洛學院、商洛職院建立眾創空間,建設大學科技園,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組織實施多晶硅技術集成等10個科技專項,抓好14個省市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建設。完善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改革科研評價制度,明確科研項目負責人及參與者在成果轉化中所持股份比例。
統籌城鄉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面提高城市規劃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多規合一”,確保城鄉建設健康有序。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將風道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綠化帶,縣城綠地率達到35%以上,新建居住區綠地率不低于30%。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網格化、規范化管理。穩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現城市分級分層管理。
推進“一體兩翼”城市內涵式發展。健全市區縣共建機制,推動主城區、南秦新區、商丹園區、洛河園區、商于古道文化景區“五大板塊”聯動發展,推進商丹同城化發展,支持洛南打造市域經濟副中心,加快商丹、商洛城市干線路域經濟帶開發。實施中心城市建設項目54個,其中新建21個,年度投資61.3億元。繼續抓好“十大城建”工程,重點實施南秦新區、環城南路、老體育場改造、商幫廣場會館群、華陽老街等項目建設,確保市文化藝術中心、新建商洛中學、濱江銀杏公園、商丹和商洛城市干線等項目建成投用。
抓好特色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支持各縣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抓好產業園區建設,促進人口與產業協同聚集,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動力。繼續抓好重點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建設,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繼續抓好8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品質提升,啟動8個美麗鄉村重點村建設。
強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提速。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棚改”項目,全市新啟動棚改項目21個,改造1.13萬戶,年度投資56.7億元。建立購租并舉住房制度,發揮政策集成效應,打通供需通道,采取“五個一批”舉措,消化存量商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