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借助社會力量,聯合開展采訪報道活動
對于一些背景復雜、采訪難度較大的主題采訪報道活動,光靠報社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聯系相關部門,借助社會力量,有效整合資源,組成一個合作共事的采訪報道團隊,以保證采訪報道活動的實施與順利完成。
2015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國各地都圍繞這一重大主題開展了重點采訪報道活動。商洛地處豫鄂陜三省邊界地區,是陜西的東南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戰前期,廣大商洛兒女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后期,商洛已經瀕臨抗戰前線。豫西淪陷后,戰火燒到陜西東南大門。中日雙方軍隊對峙之主陣地八廟距商洛只有20公里。國軍第一戰區和第五戰區司令部指揮機關分別設于商南縣清油河和丹鳳陳家溝。長坪公路晝夜車輛不斷,軍火物資源源運往前線。商南、商州城區和丹鳳境內皆設立了后方醫院,及時搶救從前線運送下來的傷員。商洛人民積極支援抗戰,在抗戰勝利的最后關頭付出了代價,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這一重大主題采訪報道活動中,商洛日報從2015年4月起,與中共商洛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商洛軍分區政治部聯合發起并組織實施了尋找采訪以抗戰老兵為主的商洛老戰士活動。為了保證采訪圓滿成功,在整個活動策劃與實施中,非常注重資源整合與協調,特別是依靠和借助相關組織和社會力量,組成一個聯合團隊,統一協調與實施采訪工作,取得了十分圓滿的效果。首先,本報積極主動和軍分區政治部、市民政局聯系,提前摸清了全市健在的抗戰老兵生活現狀,并得到商洛軍分區的大力支持。軍分區政治部專門安排車輛,并由專人帶隊,積極協調聯系,帶領記者團隊,從城市到偏遠山村,逐一上門采訪。報社協調安排記者、編輯、版面及欄目,重點推出了以“鉻記歷史、珍愛和平、圓夢中華”為主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特別報道》專欄,大篇幅刊發系列報道40余篇,15萬余字。整個采訪報道活動結束后,將全部采訪報道成果匯集成冊,市委老干局和黨史研究室也積極參與進來,并結合首發活動,邀請部分抗戰老兵進校園,與大學生交流座談,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社會效益。此外,在這一主題采訪報道中,本報的攝影報道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和中國地市報新聞攝影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媒體優秀版面暨攝影作品展活動中還獲得了“突出貢獻獎”的榮譽。
在專業性比較強的調查研究性的系列報道中,本報很重視發揮專家的作用。比如2015年秋,本報作了商洛核桃產業發展調查系列報道。在這個報道系列中,既有記者基層一線的調查與采訪,又有林業局和核桃研究所相關專家研究報告。這樣的報道,不僅在陣勢上形成影響,而且使報道更具權威性和指導性,對促進主導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多形式解讀,多媒體互動,努力做深做活報道內容
美麗鄉村建設是商洛市2015年重點工作之一,全市集中建設的8個美麗鄉村示范村,以建設“水凈、人文、村美、民富”的幸福家園為標準,在短短的時間內,在特色產業發展、核心景觀打造、地域文化展示、村容村貌整治上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市走出了以美麗鄉村推動旅游轉型升級、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新路子,也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其中柞水縣朱家灣已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本報在策劃這一主題的系列報道時,針對報道對象的特點,制訂了突出特色,注重細節,多媒體互動,多形式展示的指導思想,并按此目標要求,在組成團隊時,注意文字與攝影并重,報紙與新媒體聯動的形式,努力在“美麗”二字上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