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加價6倍屬正常市場行為
“3·15 ”期間,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該省境內的一個口岸調查發現,口岸均價為15元的進口紅酒,在國內零售市場均價高達562元,翻了近37倍;同時國內進口紅酒業存在打“擦邊球”、以次充好、傍大品牌等亂象,引發廣泛關注。
對此,廣州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紅酒業特別是內地的確存在進口紅酒幾十倍甚至百倍暴利,但在廣州等競爭激烈的沿海地區,正規的進口紅酒從口岸價到零售價加價大約6倍,其中還包含報關稅、場租、人工、增值稅等。同時,酒業亂象背后原因復雜,除存在監管不力、消費者缺少品鑒能力外,稅負高也是造成進口紅酒價格偏高的問題所在。
記者追蹤一瓶標榜“原裝進口”葡萄酒的進口、分裝、經銷、酒瓶回收等環節發現:原裝進口不“原裝”、假酒劣酒傍名牌、回收熱炒名酒瓶……行業門檻過低使得該領域亂象叢生,盲目相信名酒“漲停”也使葡萄酒在中國成為投資者的“雞肋”。
2009年,意大利商人艾瑪諾歐第一次來廣州琶洲,參加進口酒業博覽會。但是參展的三天,他發現中國客商對自己引以為豪的葡萄酒并不感興趣。
進口商愛低檔酒 重瓶標勝過品質
在艾瑪諾歐帶去參展的紅葡萄酒中,有離岸價報價近20歐元的AMARONE等知名意大利紅酒,也有離岸價在10歐元左右的意大利起泡酒和2.5歐元的白葡萄酒。但幾天中,來往交談的近百中國客商最希望要的貨源卻是到岸價在2歐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甚至1歐元以下的劣質酒。
和他交談的中國客商大約有三類,一種是想作為代理和一級批發商的貿易公司,一種是大型連鎖超市的采購代表,一種是餐廳、酒窖等餐飲企業老板和買手。這種情況,讓曾在香港發展、并打算在深圳設立辦事處的艾瑪諾歐措手不及。
在他設想中,作為新興紅酒消費大國市場的中國,消費者自然會有高檔消費能力,愿意為紅酒消費埋單,此前香港的紅酒市場就是成功的例子。
一位來自佛山的咖啡廳老板則對艾瑪諾歐坦言,在國內消費者不懂行的情況下,只有低成本的紅酒才可能有大的利潤空間。他可以幫助艾瑪諾歐打開內地市場,但前提是同樣的瓶子里要裝低價格的酒。而一家小酒窖的采購代表更為直接,她提出只要瓶子和瓶標漂亮,即使1歐元甚至0.5歐元的酒也愿意接受。
而中國客商和消費者對紅酒的品鑒能力也讓艾瑪諾歐感到灰心。在整個展會期間,對他引以為豪的AMARONE紅酒,來問津和評酒的人非常少,原因在于這款紅酒的包裝非常樸素,在琳瑯滿目的展會中并不顯眼。
廣州的一位進口紅酒批發商表示,正常來說1歐元以下的酒品質非常差,大部分超市售賣的紅酒在1歐元與1.5歐元之間,2~3歐元的酒在國內已經算是品質不錯的。
口岸價3歐元一瓶的洋紅酒
零售價150元人民幣算合理
一瓶洋紅酒的成本包括哪些?來到零售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哪些加價之旅?以艾瑪諾歐報出的離岸價為例,這些紅酒如果運到中國的相關口岸就要加上保險費、運費等費用,這時的價格就是俗稱的口岸價,也就是到岸價。按照國內的進口報關瓶裝葡萄酒現行稅率,這些紅酒需要加上口岸價14%的關稅, 約17%的增值稅和10%的消費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進口紅酒批發商表示,以廣州市場為例,一瓶口岸價3歐元紅酒(約相當于人民幣 25元),加上報稅和報關公司的服務費用,大約需加價53%。也就是說一瓶口岸價約25元人民幣的進口紅酒,通過正規渠道報關后,進入國內的成本價大約是 40元人民幣。而這種成本價,一般是在代理商提前打錢給酒莊,貨款押3個月,購買至少一貨柜的紅酒(一般為13000瓶)的條件下才能拿到的。接著,代理商將成本價40元的紅酒以每瓶加價1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一手批發商,這種批發價前提是需要一次性批發紅酒3000瓶以上。隨后,一手批發商再以每瓶10元的加價轉給二、三級批發商。一般而言,一瓶成本價40元的紅酒轉到三級批發商時的價格達到70多元。而從三級批發商再到紅酒零售商賣出的紅酒,價格基本要翻一倍,一般售價為150元屬于正常。從口岸價25元到零售價150元,翻了約6倍。對于零售價與三級批發商的價格相差一倍,該業內人士認為零售還要包括不菲的進場費、人工費、促銷費,而且消費者如果要求開具發票,零售商還要再交稅,所以價格才貴。稅負高也是造成進口紅酒價格偏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