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5時30分,距離第七屆北京買得起藝術節閉幕還有半小時。798藝術區的時態空間里,大部分展品已經售出,四面展墻顯得寬松許多,但場內觀展的人絲毫未見減少——有人正用手機和場外的家人商議該買哪幅作品,有人圍著場內工作人員詳細詢問創作者的資歷和風格。
“它首先是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只不過多出一個藝術方面的組織方。”時態空間創始人徐勇介紹說,已經舉辦到第七屆的北京買得起藝術節最近4年都選擇與時態空間合作,且無論參展作品數量還是最終成交量都呈上升趨勢。
第七屆北京買得起藝術節匯集了當代藝術家的600余件藝術品,從油畫、版畫、攝影作品,到手工制作的雕塑等,不同題材和媒介的眾多藝術作品,標價低的三百元,最高的不過兩萬元。
6月2日11時,藝術節迎來了首批購買者。他們以年輕人居多,外國人也占不小比例。由于作品標價并不高,很少有人討價還價,最多也就詢問是否能保真。一個小時內,就售出約60件作品。
“買得起,欣賞得起,讓藝術品真正走向最廣大的消費群體。”798藝術區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說,本屆買得起藝術節雖然只舉辦了兩天,但前來參觀購買的人不下一萬人次。而在徐勇看來,由于國內很多畫廊并沒有將普通參觀者列為自己的潛在消費對象,即使打算出售的藝術品也不會標注價格,觀眾始終停留在“過客”的層面,“最終畫廊變得神秘,變得高不可攀。”徐勇告訴記者,近些年,每屆買得起藝術節的成交量都占到全部展品的3/4,這也意味著今年600余件展品共售出近500件。
北京買得起藝術節創辦于2006年,其目的是為了給大眾提供一個購買高品質又負擔得起的藝術品的平臺,同時也給尚未成名的年輕藝術家一個展示并出售自己作品的機會。(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