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出土“女媧遺骨”的通稿,為原吉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思義撰寫。如今,輿論風波中的李思義已經為“自己加入感情色情”自請處分。
不過,這條北京方面專家和人祖山公司指證有誤的通稿,目前仍舊懸掛在吉縣政府網站上。6月12日,山西當地媒體《發展導報》刊發稿件,吉縣縣委書記毛益民就人祖山一事接受采訪,將人祖山喻為“引領吉縣經濟騰飛的新坐標”。
專家“反水”
“接下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也要相繼出土了。”網友說。
相較網民的情緒,專家們的情緒更為激動。
本月3日至5日舉行的人祖山考古文化開發鑒評聽證會,共有國家、省、市、縣四級23位專家參加。
其中,名頭最響,資歷最深,被媒體提及最多的有兩位: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考古管理學專家張柏和故宮(微博)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
率先公開反對吉縣當地說法的正是二人。
“我們北京去的專家考察以后確實有個共識,那就是沒有一個專家說頭骨殘片是女媧的遺骨。更沒有一個專家離開事實去猜測這會是誰的遺骨。考古是科學,去猜就不是科學了。”13日,參加人民網(微博)訪談時張柏回應說。
李文儒同樣言辭激烈:“即使是最普通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是真實的東西。專家怎么會發現了這樣一個遺骨就認為是女媧的遺骨?這是一個常識性的東西。”
張柏甚至要求吉縣當地公開專家簽名的會議紀要。“吉縣發展旅游是嚴肅的事情,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實事求是。”
記者拿到的此次會議紀要顯示,以張柏為首的專家組在此次鑒評聽證會上,確實未給出人祖山發現的遺骨就是女媧遺骨或是媧皇遺骨的結論。
會議紀要顯示,張柏在進行總結發言時說:“人祖廟建筑群的基本性質是祭祀遺址場所,是祭祀女媧、伏羲的。出土文物時代,人骨是6200年(距今6200年)是科學的。”
吉縣當地文物考古人員亦表示,發掘出的人骨經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C14測定后,只給出是距今6200年前的成人遺骨的結論。檢測方甚至連性別都未給出結論。
“就那么兩塊骨頭怎么可能鑒定出性別。”吉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閻雅枚說。
旅游開發公司叫屈
人祖山公司被疑為發布當地挖出“女媧遺骨”消息的幕后推動者。
該公司于2011年3月,由臨汾市鄉寧籍煤老板耿世文出資一億元在太原注冊成立,獲得了景區面積約203平方公里的人祖山40年的開發權。
耿世文親任該公司董事長。他旗下有洪洞舜風煤業等產業。2011年10月,他曾以該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參加第十一屆世界華商大會。
當地較早前發布的新聞通稿稱,人祖山公司欲投資7.8億打造人祖山風景區,“傾力打造中華人祖文明第一山,使其成為當地的又一張旅游新名片”。
不過,記者拿到的材料提供了另外一個投資額:9.8億。“建設用時9年,概算投資9.8億人民幣。遠期目標為建成中外知名的中華人祖文化朝圣地”。
記者拿到的《人祖廟保護與開發工作匯報》顯示,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臨汾市文物局考古工作站、吉縣文廣新局文物管理所和人祖山公司文物部組成工作隊,對人祖廟歷來形成的建筑堆積進行了清理。
此次活動,經費全部由人祖山公司支付。目的則是“為配合人祖文化的開發”。
正是這次考古活動,發掘出了后來被送到北大鑒定的人頭骨殘片。
6月15日中午,記者在人祖山公司駐地見到了耿世文。耿表示,自己投巨資開發人祖山并不為盈利,人祖山盈利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后,自己能否活到那時候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