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重慶只有蜀繡國家級傳承人康寧的繡品供不應求。究其原因,渝中區文化館副研究員盧延輝說:“就是因為她不斷創新。
盧延輝介紹,康寧獨創的“雙面異形異彩繡”,只有她掌握,其繡品很難不賣高價。
“蜀繡和蘇繡的差距如此大,說明蜀繡發展的潛力也很大。”重慶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彭勇稱,要提高競爭力,蜀繡從業者們必須抱團,一個人接不下來的業務大家一起來完成,產品不好賣大家一起想辦法。
重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何發美認為,重慶本地絕活品牌意識差。他表示,集體商標受法律保護,有利于創造信譽、擴大影響。同時,蜀繡從業者應成立一個行業協會,出臺行業標準,規范生產工藝,樹立品牌,防止惡性株連。同時,聘請專業營銷人員,推廣蜀繡。
找準市場 低端融入生活 精品做成品牌
“我們大部分蜀繡產品需要放下身段。”彭勇表示,蘇繡、湘繡早就開始走時尚化、生活化、多樣化的路子。如今在蘇州湖鎮,已形成一條1700米長的繡品街,全鎮2萬多人中有約8000名繡娘。2008年,其刺繡產值超過6億元。
這些恰恰是蜀繡的“短板”。因此,蜀繡可借鑒其成功的方式,從繡帕、折扇等小物件上著手。這些小物件繡法簡單、成本很低,售價幾十元,能讓大眾消費者接受。
“雖然要走平民路線,但精品也不能放棄。”何發美表示,精品是蜀繡的品牌和靈魂,還能帶來廣告效應。
重慶唯一的蜀繡國家級傳承人康寧介紹,她瞄準的是收藏和政府禮品市場。她常常到國內外參加藝術活動,以提升影響力。同時,她只繡包含最新的蜀繡技藝精品,都是原創,一年最多賣5幅,每幅作品售價在數萬元至十余萬元不等。
“她的作品升值空間很大。”何發美透露,康寧3年前曾繡過一副雙面繡《絕代佳人》,買了2萬元,現在已升值到10多萬。
政府支持建統一平臺展示 采購傾斜促銷
蜀繡要重現輝煌,何發美認為,還需要政府的支持。
“一定要有一個大型的藝術品市場。”何發美稱,這個市場不僅展示蜀繡,還可將梁平年畫、榮昌折扇等上百種重慶傳統絕活集體展示。外地游客到重慶,不僅可在這里買到重慶傳統藝術品,還可了解重慶的傳統文化,成為重慶的一大旅游目的地。
同時,政府除了加大資金支持外,還應有其他政策支持。比如將蜀繡列入政府禮品采購目錄;在如世博會等大型文化活動中,展示推廣蜀繡。
背景
刺繡廠曾是重慶一大旅游景點
據文獻資料記載,早在晉代已有獨具巴渝特色的蠶絲刺繡工藝面世。現藏于西南大學的一幅北宋時期繡品《雙冠圖片》,是保存至今最早的蜀繡作品。渝中區文化館副研究員盧延輝介紹,抗戰時期,蘇繡、粵繡、湘繡技藝融入蜀繡,使蜀繡工藝更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重慶市挑花刺繡廠集中了幾乎重慶全部的蜀繡人才,被稱為重慶蜀繡三杰的李尚余、胡惠琴、康寧,都是廠里的技師。“那時,刺繡廠是重慶一大旅游景點。”重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何發美稱,當年外國游客到重慶,幾乎都會到刺繡廠參觀,并大量選購蜀繡。一副中等質量的作品,當年就要賣數千元。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刺繡廠開始快速減產,2000年最終停產倒閉。繡工們大多轉行,人才銳減,重慶蜀繡從此輝煌不再。(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