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大陸市場,最近的表現卻有點不盡如人意,從今年幾次拍賣會成交額看,總體可謂是“跌跌不休”,甚至有30余家拍賣行選擇在8月份以后舉行春拍。而與全國“降溫”不同的是,我省書畫市場卻在“降溫中升溫”,一些當代書畫家的畫作已經突破萬元。
藝術品投資市場降溫
根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2012年上半年全國拍賣業經營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全國拍賣累計成交場次為32320場,實現拍賣成交額1729.6億元,較2011年同期減少了43.1%。專家認為,2012年藝術品春拍的結果表明,國內藝術品投資收藏市場確實到了調整期。
“2010年-2011年兩年,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火爆得讓人咋舌,動輒上億元的天價拍品,好似給藝術品市場注入了興奮劑。但到今年,這種情況明顯少了很多,那些出手闊綽的大買家好像也一下冷靜了下來。”剛剛從北京參加幾場拍賣回來的省內藏家徐先生告訴記者,今年拍賣市場的人氣明顯感覺很冷,與2011年的“高歌猛進”、“全線飄紅”的現象相比形成巨大反差。究其原因,他認為首先是藏家賣家都更趨理性。在目前整體市場遇冷,藝術品價格下滑趨勢明顯,賣家惜售的情況下,許多藏家都不愿出手,寧愿把藏品再“捂”一段時間。而由于買漲不買跌的慣性思維,買家趨于避險心理,也多持觀望態度。市場上的流動性持續緊張,導致了藝術品投資收藏市場的急速降溫。
記者從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春拍成交率排名前10名的拍賣公司,其最高成交率為88%,最低成交率為69.33%,總體成交率一般保持在70%-80%之間。
天價拍品數量銳減
2011年是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19年來高端藝術品數量最多的一年,天價拍品層出不窮。10家拍賣公司春秋大拍中,單件拍品成交額超過億元的達13件。另外,單件成交額超過百萬元的有5726件,超過1000萬元的有554件,超過5000萬元的有46件。而今年時間過去大半,天價拍品卻難覓其蹤。
徐先生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爆發的民間資金鏈斷裂的危機,使許多中小企業資金緊張,這也讓企業買家無暇顧及藝術品投資。此外,拍賣市場贗品泛濫也是造成市場冷淡的一個因素。拍賣市場丑聞頻頻曝光,迫使藏家不得不冷靜對待,少了浮躁,多了理智。
一些拍賣公司為了為吸引更多人氣,紛紛推出無底價拍品。比如,此前中國嘉德(微博)第30期四季拍賣中上拍了大量無底價拍品,書畫、玉器、瓷器雜項中比比皆是,其中明清家具專場80%的家具都是無底價。保利19期季拍也大手筆推出了近兩千件無底價拍賣品,如此大規模的無底拍品齊整亮相,在近些年的藝術品市場上實屬罕見。
省內藝術家有市場
與全國藝術品市場“降溫”不同的是,我省書畫市場卻在“降溫中升溫”,一些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已經進入了每平方尺萬元的時代。
在江西,早已有書畫藝術家的作品過萬元,如黃秋園、陶博吾、梁邦楚、彭友善等,但這些藝術家已經作古,而當代藝術家卻很少有萬元的價格。大豐堂畫廊肖先生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以江西藝術家漆伯麟為代表的畫家,首先將交易價格帶入“萬元時代”,緊隨其后的一些藝術家價格普遍上揚,也帶動了全省書畫的行情,如青年畫家劉永亮的作品,在北京拍賣會上,每平方已經超過3000元。
“雖然,今年全國藝術品市場行情不是很好,但江西藝術家的價值卻逆勢上揚,說明了我省藝術家的價值在逐漸得到認可。在與不少外地藏友交流的時候,他們都認為江西藝術家的價值與外省同水準相比,沒在合理位置,有較大的升值空間。此外,江西本地藏家對江西藝術家的認可,也可以因為熟悉本地藝術家的作品而避免受到贗品忽悠,這些都導致江西書畫在‘降溫中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