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隱蔽
可能是訓練有素的長安團隊開鑿
“商洛7個縣區已找到4232座崖墓,其密度在全國來說都是罕見的。”我國的崖墓從漢代開始到南北朝以后逐漸消失,商洛崖墓卻從西漢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商洛崖墓最早出現在西漢晚期,一直持續到現在,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從崖墓分布的現狀看,商洛崖墓還是我國西北邊緣崖墓遺存最集中和數量最多的;它歷代開鑿的獨特性也是全國少見的。
9月3日,記者從商洛市文物部門了解到,目前商洛崖墓的研究已從斷代課題轉至對墓主人的探究。
“墓主人很有可能不是商洛當地人,而是經濟較為發達、生活較為富裕的古長安城里的富貴商賈,崖墓甚至可能是貴族墓地!”據王館長介紹,以當時的生產力、財力和人力而言,這種規格的崖墓絕不會是居于商洛的先人們為自己開鑿。考古發現商洛的漢代崖墓有個普遍的特征——非常隱蔽,崖墓周圍幾乎沒有人類活動所留下的痕跡。
王館長認為:“按照當時的生產條件,開鑿崖墓這樣浩大的工程,能在沒有留下生活痕跡且短時間內完成,實在是不可思議。由此可以推斷商洛漢代崖墓的開鑿者,很可能是一批訓練有素、以此為生的專業隊伍。而這批隊伍極有可能也來自當時的經濟中心——長安城。另外從出土的陪葬品等物件上也可初步確定。”(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