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隨州警方新近破獲一起特大盜掘、倒賣古墓文物案,繳獲文物198件,涉案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價值之大,多年罕見。
“這些文物足以辦一個展覽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黃鳳春說,“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些大多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稀世珍寶還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文物販子和買家手中。”
這起案件,只是揭開了中國民間盜掘倒賣古墓文物活動的冰山一角。隨著內地民間收藏熱與淘寶熱的興起,盜掘古墓和倒賣文物的現象,在一些文物發達地區已呈愈演愈烈之勢。
炎帝神農故里——湖北隨州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從這里發掘的曾侯乙編鐘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去年發現的葉家山古墓群被評為“2011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近年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加大了古墓監護力度。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里盜掘古墓的現象仍然十分猖獗。
隨州市文體局局長孫國成說,這里還有羊子山古墓群、義地崗古墓群和出土過曾侯乙編鐘的擂鼓墩古墓群等,豐富的古文化遺藏,已被境內外許多盜墓人盯上。
記者在義地崗古墓群看到不少盜掘古墓的盜洞。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的官員劉翠萍說,近幾年隨州盜墓賊不僅明顯增多,而且氣焰十分囂張。“2010年,我的兩個同事被盜墓賊打成重傷,為此我們還專門買了保險。”
義地崗古墓群的專職護墓員郁家軍也有遭盜墓賊圍攻的經歷。今年4月,他和兩名護墓員發現4位盜墓賊,上前制止時竟遭到圍攻。“要不是有護墓員24小時巡查,義地崗的古墓可能早就被盜空了。”劉翠萍說。
黃鳳春介紹,他們在葉家山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時,考古專家在圍欄內發掘,盜墓分子就在圍欄外掘墓,警方抓了一撥,另一撥又跟上,僅今年就發現了3撥。
隨州警方此次破獲的這起特大盜掘倒賣古墓文物案,涉案的文物包括春秋早期、中期和西漢時期的青銅鼎、青銅錯銀矛鐓等一級文物8件;西周中期、晚期和商周、戰國時期的二級文物26組36件;另有三級文物71組104件,一般文物46組50件。經北京等地的專家鑒定,僅三級文物價值就超過億元。
隨州警方10月15日在浙江省海寧市追回的一件曾侯寶鼎尤其珍貴,犯罪嫌疑人曾以100萬元交易。曾侯寶鼎保存完好,紋飾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其年代較曾侯乙編鐘早兩三百年,是史學上的一大突破,填補了曾侯諫和曾侯乙之間的空白。
“遺憾的是曾侯寶鼎是被盜后追回的,破壞了共存關系,很多科學資料無法提取了。”黃鳳春說,“在追回前,這件國寶已被轉手了6次。”
在破獲這起案件的過程中,專案組先后20余次奔赴北京、浙江、武漢、河南等地調查,搗毀了3個犯罪團伙,抓獲20名犯罪嫌疑人,追繳和凍結涉案資金1200余萬元。其活動范圍涉及全國9個省20多個地市州,涉案人員超過70名。
隨州市公安局副局長蔡秀國說,文物被掘墓者一挖出來,馬上會被經紀人收購轉移、販賣。盜賣團伙內部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追捕非常困難。
“盜墓者多是為了短期內獲取非法暴利鋌而走險的人。”黃鳳春估計說,在中國內地,“以盜掘古墓、倒賣文物為生的有數百萬人,盜掘、收購、倒賣文物一條龍”。
參與多起古墓盜掘的犯罪嫌疑人張軍說,盜掘古墓、倒賣文物已形成完整的地下產業鏈。位于產業鏈低端的是掘墓者,中端是收購文物的經紀人,頂端是大的文物販子。
隨州警方追繳的198件文物,有148件是在河南洛陽張某的住處起獲的。張某在古玩文物圈內赫赫有名,擁有自己的線人隊伍,哪里發現古墓、誰有文物出手,他會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并擁有自己的運輸、儲存渠道以及固定的推銷經紀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