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教寺向南都記者提供了一份《興教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問題的匯報》。該文件指出,“此次申報,主要是針對玄奘塔。此塔屬于興教寺西邊塔院的主題建筑。而塔院是興教寺在民國便形成的東西三跨院的整體院落。今天興教寺的風貌,是歷代逐步形成的,這些建筑無不是圍繞著玄奘塔。所以維修玄奘塔,要保證塔院的整體性。更要明白塔院的宗教活動職能,保障玄奘塔和塔院配套建筑整體性使用的職能,才是玄奘塔和興教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意義。如果將三藏院等歷史變遷過程中形成合理配套建筑剝離掉,只孤零零地剩下一個塔,實際上是對興教寺塔寺一體的整體性和歷史發展真實性的蹂躪。興教寺塔院的配套設施建設的資金,很大一部分來自香港、臺灣、日本等世界各地,如果隨意破壞,在十方信眾和國際上,肯定會造成十分不良的影響。”
“第二個法門小鎮”?
在興教寺受拆遷困擾之前,一個龐大的“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已經浮出水面。
2011年11月7日,西安市長安區政府在答復網友時提到,大明宮集團投資建設的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占地面積412畝,建成后將成為集佛教文化、佛教養生、佛教旅游為一體的高規格旅游文化景區。
大明宮集團即西安曲江大明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官方資料介紹,其為經西安市政府批準,由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22日,注冊資本28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大明宮集團是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曲江文投”)的全資子公司。曲江文投又是曲江新區管委會的下屬公司。
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是2011年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長安區項目集中簽約成果,《西安日報》公布的《2011年西洽會長安區項目集中簽約成果》也顯示,該項目由大明宮集團投資建設。記者昨日電話聯系了大明宮集團,工作人員表示暫時不清楚這個情況。
第四屆中國西部(西安)文化產業博覽會文化產業項目庫的官方資料則談得很具體。規劃中的興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區將建設四個功能區:佛教園林區、佛教寺廟區、佛教文化區、佛教休閑區。其中佛教寺廟區包括玄奘文化廣場、三門四柱牌樓、108級朝圣石階和天王殿。該資料估算,項目計劃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其中征地拆遷費4000萬元,土建工程費6000萬元。該資料分析認為,項目建成后,年凈收入1000萬元,投資利潤率16.7%,投資回收期6年。
長安區官方網站2012年3月由長安區招商局發布的文件《西安興教寺旅游區項目》顯示,西安市政府同意實施建設該項目,“興教寺塔為絲綢之路多國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中重要的文物點。周邊自然資源豐富,可以實現佛教文化遺存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在該文件中,項目總投資增加到了2.3億元人民幣,包括土地成本和工程施工成本。該文件計算,項目年營業收入為4500萬元,初步測算年盈利可達3000萬元,在6年內全部收回投資。文件還提到,項目合作方式為合作和獨資,負責部門為長安區民宗局和杜曲街道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