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當代紅色官窯中,毛瓷可謂個中精品,價格逐年上漲。近期,在保利香港的“湘繡湘瓷藝術精品拍賣會”上,1974年醴陵專為毛主席制作的、一套五件的釉下五彩毛瓷四季花碗以800萬元的價格成交。業內人士表示,以毛瓷為代表的紅色官窯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其工藝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都值得關注,但目前市場上稀少而贗品較多。
所謂“毛瓷”,市場上主要有兩大概念。從廣義上來說,指毛澤東時期生產制造的瓷器。主要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接待外賓用瓷,和當時為換取外匯的出口瓷,其技術含量和藝術價值都遠遠超過一般生活用瓷。而狹義的“毛瓷”就專指在1950~1970年底,為毛澤東專門定制打造的生活用瓷,包括醴陵毛瓷和景德鎮的“7501瓷”。
事實上,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帶有明顯時代特征和特點的精品當代瓷,正成為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新貴。記者了解到,早在90年代初期,一個醴陵的釉下彩碗估價就達50多萬元;6月底在香港成交的醴陵彩碗的價格平均下來也達150萬元左右,十幾年間價格翻了幾倍。而且與當代其它同類瓷器相比,算得上是天價了。“以毛瓷為代表的紅色官窯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最好的工藝師、最上等的原料和設備以及一定比例的超額燒造,不管是藝術價值還是歷史收藏價值都是值得關注的。”國家藝術品高級鑒定師馬輝義表示。
馬輝義告訴商報記者,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用瓷等基本上沒有外流的,都存放在紀念館等地方;而最優質的醴陵毛瓷被挑出后,剩下的大多被銷毀,只有部分毛瓷被分發給工作人員作為紀念,因而目前市場上有極少一部分,這也是在拍賣市場上不斷創下高價的原因。部分出口瓷回流中國以及當年未能出口的瓷器在市場中流通量較大;另外,改革開放之后,醴陵及景德鎮有部分高仿瓷的制作工藝、手法和原料都很接近當時的毛瓷,也具備一定的價值。對于大部分普通收藏者來說,能夠有機會收藏到這兩種毛瓷就很不錯了。
“目前市面上毛瓷贗品較多,對于普通收藏者來說,毛瓷的鑒定有一定難度。看好之后最好先請專家鑒定后再做決定,不要盲目出手。”馬輝義還提醒收藏者,弄清楚毛瓷的來源,正確認識不同類型“毛瓷”的價值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