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約認可美食入選。根據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韓國的泡菜和日本的和食符合傳統手工藝。審查小組委員會評價稱,越冬泡菜是韓國代代相傳的日常飲食,反映鄰里間“分享”的精神,增強人們之間的紐帶感和歸屬感。其次,美食入選已有先例。2010年11月17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法國美食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教科文組織的專家認為,法國傳統美食擁有獨特的用餐儀式和布置,此外,它已成為一種社會習俗,用于慶祝個人或團體生活中的最重要時刻。
此次入選名錄的備選項目還有“地中海飲食”、“墨西哥傳統飲食”。目前,與飲食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4項。不過,中國飲食類項目還沒有一個成為世界非遺項目。
中國入選非遺世界最多
根據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遺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遺”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三個保護序列。因此,本屆非遺保護政府間委員會還將審議急需保護非遺名錄和非遺優秀實踐名冊的項目。
截至目前,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其中昆曲、京劇、中醫針灸、皮影戲、剪紙等29項列入非遺目錄,活字印刷術、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等7項列入急需保護非遺名錄,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列入非遺優秀實踐名冊。(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