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實現保值的奢侈品很少,奢侈品的保值、增值價值,一般是在某個投資區段上實現。”葛巾舉例稱,比如前幾年,鉆石每年都有不錯的升值空間,都有百分之十幾的增幅。但這兩年,國際鉆石走勢一直往下,在2011年,一克拉的南非裸鉆,顏色、凈度、切工、重量,四個維度都符合條件的,在市場上售價是18萬人民幣,現在已經降到16萬多了。
上述人士認為,像一些特別的奢侈品,比如限量版的,或被名人收藏過,或者是在某個市場大趨勢調整下缺乏的,可以出現短幅的增長,
品質財富研究院院長周婷也認為,奢侈品古董級的、限量級的奢侈品值得投資、具有增值保值作用。“比如特別的材質、特別的款式、有特別的紀念意義的。”
“比較具有投資價值的往往都是古董表,這類表數量有限而且已經停止生產,因此在市場上屬于稀缺資源。”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中方首席代表歐陽坤稱,其它新品,即便是限量款,也往往是廠家營銷政策的產物,本身并不太具備投資價值。
名表收藏在奢侈品投資收藏中認知度最高。據介紹,在眾多名表品牌中,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寶璣、卡地亞、愛彼及勞力士等品牌最受買家追捧。有數據顯示,近兩年現身著名拍賣行的品牌中,百達翡麗占50%,其他頂級品牌占30%,稀有的當代表款占10%,其他品牌占10%。中國嘉德名表珠寶部總經理黃銘輝、香港蘇富比鐘表部副董事及資深專家陳凱嘉曾向媒體表示,“天價往往出現在古董表或者特別經典的限量版之中,與常規的現代表款無關。”陳凱嘉說,“只有具備一定文化及歷史的表款才有升值的潛力與空間。”
專家建議
專業性高變現渠道窄
奢侈品投資風險大
奢侈品連年漲價,甚至一年兩漲,在專家來看,不過是商家為了維持高端形象、強化經典款“保值”、“增值”作用的營銷手段。
“90%的奢侈品是消耗品。”品質財富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奢侈品牌一直強調它們每年都漲價,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保持品牌議價空間,保持最高的利潤。“奢侈品包括的范圍非常廣,小到服裝服飾,大到飛機游艇,包括珠寶腕表都在內,但總體來講對于一些消耗型的奢侈品,它的保值和增值更多是一種噱頭。”
葛巾認為,新品漲價和購買之后保值是兩回事。她指出,比如勞力士每年都在漲價,愛瑪仕的birkin包和香奈兒的包每年都在漲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在二手市場上就能漲價,就算在二手市場上漲了,它也不能值回其原本包的價格。因為它的屬性是一個消費品。大多數人都誤會了一個東西,把奢侈品投資和購買奢侈品行為等同起來,這個是完全不同的。
國內奢侈品二手市場不成熟,使奢侈品投資渠道不暢通。“如果你手里有一塊名表,那你要找多少的人,要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賣掉它,目前國內實現變現的,要么是典當行,要么拍賣,渠道少,二手市場上不繁榮,你的投資就要大打折扣。”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奢侈品投資收藏尚在小環境中興起,部分商品的增值是從“擊鼓傳花”中而來的,比如說我今年買了某瓶三千塊的拉斐紅酒,明年我五千塊錢賣出去了,但這并不代表它有真正成熟的市場。
葛巾同時還指出,國內投資者很多都沒有奢侈品維護保養的經驗,也造成95%奢侈品都不能實現其投資屬性。其舉例稱,名表要保值需要很好的維修、保養,“名表佩戴過,勢必會出現損傷,這會會影響它的走時準確性,而95%投資名表的中國人并不懂得,名表要定期送回瑞士原廠進行維修或者保養。由于缺少維修保養,該名表要在二手市場上交易,它的保值率就會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