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建設新型社區,新鄭市薛店鎮的花莊村,保存的10多座清末或民國時期的古宅,正面臨著被拆掉的命運。一位老人說,祖祖輩輩住過的房子,臨終了卻被趕了出去。
鄭州大學建筑系教授、鄭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所所長鄭東軍說,花莊村的建筑群保存較為完整,在中原地區并不多見。他建議,即便不能原地保留,也建議整體移走。
搬家
因為拆遷,搬離住了幾代人的家
昨天下午,新鄭市薛店鎮花莊村村民花五松,正在收拾清理房間里的東西,準備離開這座青磚黛瓦的房子。他說,這是他祖上傳下來的老宅,據說已有好幾百年。
已經60多歲的花五松對老房子依依不舍。當著記者的面,他在收拾4個祖上傳下來的木質祖碑。
花五松說,按照古代的傳統,家人去世后下葬的時間跟家庭富裕程度有關系,窮人會選擇第三天或第五天下葬。只有具備一定資產的人,才會請人寫牌子,然后牌位上的“神主”兩字留兩筆不寫全,請縣太爺點全兩筆“成主”后,選擇在第七日下葬。
祖上留下的這四個牌位,都有縣太爺用紅筆畫的“點主”,可見他祖上家境殷實。
“一直到民國時期,我曾祖抽大煙把家產敗落了,賣掉了很多宅子。”花五松指著南側一座建于民國初年的房子說,原本那也是花家的財產。
“我不想搬家,好幾代人都住在這兒。”看著斑駁的墻壁,花五松有些無奈。但是,昨天凌晨1點多,村里的干部領著拆遷組突然來到他家,他不得不簽字同意拆遷。
拆遷
10多座古房子難逃被拆掉命運
村里的拆遷已經開始了,昨天,河南商報記者在花莊村隨處可見斷壁殘垣。
村民說,拆遷開始于半個月前,之前沒有任何通知。原本村里到處張貼著拆遷補償辦法,但見到記者到來后,有人撕掉了。
根據一份流傳于村民手里的“花莊村新型社區拆遷安置方案”顯示,此次花莊拆遷是為了進一步加快新型農村建設,改善住房條件和環境。一名自稱是村干部的男子則說,此次全村都要拆遷,是因為在公路一千米范圍內的村莊都必須拆除。但大多數村民并不樂意拆掉老房子去住新樓。
村民張丙新還一直住在祖上傳下來的宅子里。這座宅子保存得更為完整,院門頭花紋考究、雕刻精美。房屋墻壁斑駁,卻帶著幾分厚重與古樸。
正屋里,寒衣節那天,為祖上燒的紙還留有灰燼。“祖宗的傳統不能丟。”張丙新說,至今拆遷組還沒有找他談話,但也不知道能留到什么時候。
河南商報記者與文物保護志愿者在該村走訪中發現,現存至少有10座古宅,大都建于清末或者民國時期。村民們說,已經有好幾座民國期間的房子被拆掉了,上面定的政策,誰也躲不掉。
講述
曾出過武舉人,還拍過電視劇
“1994年的電影《銀河春天》就是在我的宅子里拍的。”張丙新說,當時該電視劇在電視臺播放后,引起極大反響,一直讓村民們引以為傲。
緊鄰著張丙新家的是張少杰的房子。67歲的張少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幾年前,院子里一共有三座古宅,其中兩座因為年代久遠塌掉了。他的兒子從房頂上找到了一根椽木,上面寫著該房屋于“民國25年修”。拆房子時,張少杰還發現,在房子的四個角下,都埋有道光時期的古錢幣。
村民們據此推算房屋建于清朝。
在房子外邊,還有一個青石,有村民稱,青石重達數百斤。村民們口耳相傳,這個石頭是張少杰的一位先人用來練武的。“聽老人們說,他是武舉人,都是把石塊壓到自己的腿上吃飯。”張少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