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曹氏宗族墓考古挖掘領隊李燦和現場挖掘人的口述和“元寶坑一號墓”墓室內中央位置的墓磚銘文“河間明府”,最終確定兩顆牙齒均來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課題組帶回一顆保存較好的牙齒回到復旦大學人類遺傳學實驗室開展古DNA測試。
2012年底,根據現代基因和古DNA的雙重驗證,課題組得出最終結論——100%確定曹操家族DNA。家譜記載為曹操直系后代的現代8個獨立家族中,有6個家族的Y染色體為少見的O2*-M268,顯著性達到P=9×10﹣5,證明曹操Y染色體是該類型。而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輩墓葬元寶坑1號墓的遺骨(系曹騰弟河間相曹鼎)也屬于此類型,與現代曹操后人緊密關聯。夏侯氏、曹參后人都不是該類型。故此,曹操之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該家族并非曹參本族。
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