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出書不是新聞;70后作家出書,當然也不是新聞。最近。陜西幾個與冰心老人有著某種關聯的70后作家出新書了,這當然是新聞了。昨日(8月8日),記者經多方聯系了解到:一批實力派70后作家在近日不約而同地推出各自有分量的新作,用作品向外界宣告:文學陜軍沒有斷層,70后作家已吹響了進攻集結號!
讓筆下文字成為西安“好聲音”
范超和王飛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陜西青年作家代表,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得主,也是中國作協會員,同時還都供職于曲江。
上月,范超推出了抒寫新西安、新曲江的散文集《曲江記》。在這部系列專題散文集中,范超以十卷一百篇的規模,以獨特的范超式語態筆法,具體而全面再現了曲江新區各景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珍貴的歷史價值。值得一說的是,這是37歲范超出版的第15部著作。這兩天,范超正攜這本新著在新加坡應邀參加文化旅游活動。無法接受采訪的他,特意發來短信向家鄉父老匯報:“呵呵,我沒想到這本書成了展現美麗西安的一扇窗。”
立秋前夕,王飛“美麗關中”主題散文讀本《豁亮》出版了,曲江、南山、樓觀、古城,這些與當代關中生活發生密切關聯的意象,在王飛筆下煥發了新的光彩,西安古老文明遺產的價值獲得新的注視。談及新著創作緣由時,34歲的王飛說他與外地朋友聊天時,常被問及“你們是不是住在窯洞,你頭上為什么不扎個白毛巾呢?”被問得多了,也煩了,空閑時抓起筆就寫,“我生活在關中大地,工作在終南山腳下,我應該向外界展示這里的自然美、人文美,讓筆下文字成為美麗西安的‘好聲音’”。
從短篇開始勇涉文學深水區
現年39歲的楊廣虎,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是一位活躍于校園文壇的旗手式作家。作為冰心散文獎得主的他,在近日推出短篇小說集《天子坡》,收錄他2012年創作的20多個短篇小說,內容直面城鄉發展、生態環境等諸多社會問題。為什么要從散文家隊伍轉身到小說家陣營?楊廣虎告訴記者,是路遙的一句話撥亮了他的心燈,路遙曾說過“文學最終的較量,是長篇的較量”。于是,實力派的楊廣虎就暗暗定下新目標:從短篇小說開始,勇涉文學深水區!
劉萬里迄今已發表中短篇小說50余篇、小小說700余篇,多篇小說被選入中學語文試卷的現代文閱讀題,還被選進加拿大大學教材,被《中國微型小說百年經典》等近300種權威選本選中。今年37歲的他,已經是小小說領域的“老人”了。近日,他的新書《那年冬天的雪花》全國首發,收錄90篇小小說佳作。專攻小說的他,是冰心兒童圖書獎的得主,這部新著就是被列入“冰心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而推出的。(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