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市經濟發展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工業系統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的一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我市工業生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工業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各級黨委、政府認真實施惠工促企的"一攬子計劃",沉著應對,扎實工作,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2.79億,同比增長28.7%;實現增加值32.2億,同比增長15.1%。工業經濟運行軌跡劃出了一個漂亮的"√",取得了比預期要好的成績,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業生產在困境中逐月回升。去年年初工業經濟一直以低速開局,元至二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下降26.1%和14%,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全市工業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一企一策抓復產,全力以赴保產能,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很快扭轉了下滑頹勢,一季度末實現止跌回升,同比增長1.2%,其后工業經濟逐步上揚向好,到去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已達到28.7%,實現了省政府"保五爭十"的工作要求。
二是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已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2009年全市重點工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31.2%,40個重點工業項目開工建設38個,開工率95%。
三是縣域工業全面復蘇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12月份,商州區完成產值3.7億元、增長37.8%,洛南縣完成產值18.8億元、增長32.1%,丹鳳縣完成產值5.7億元、增長39.1%,商南縣完成產值8.6億元、增長30%,山陽縣完成產值13.62億元、增長 25.3%,鎮安縣完成產值6.18億元、增長31.6%,柞水縣完成產值 19.66億元、增長35.1%。
四是停產半停產企業在回暖中元氣開始恢復。去年年底,全市12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正常生產108戶,占總戶數的87%,停產、半停產企業由年初57戶減少為18戶,其中停產企業11戶,半停產企業7戶,停產半停產面下降31.5個百分點。
五是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全部實現增長。2009年全市共計生產鋅錠9.4萬噸、增長31.6%,鉬精礦5396.8噸、增長5.6%,五氧化二釩8325噸、增長60%,鐵精粉110.5萬噸、增長18.1%,球團礦72萬噸、增長18%,黃金1050.3千克、增長77.8%,銅選礦2094噸、增長3.5%,工業硅7359噸、增長35.3%,中成藥3679.6噸、增長50.4%,水泥229.2萬噸、增長11%。
展望2010年,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復蘇之路卻依然崎嶇,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我市長期以來依靠礦產資源采掘和有色金屬冶煉為支撐的"資源消耗性"發展方式已不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在后危機時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因此必須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更加周全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近期以來,市工經局先后多次召開全體職工會和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市長楊冠軍在市政府學習輔導培訓會上的輔導報告,認真總結今年以來的工業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形勢,科學謀劃明年發展思路,確定了發展目標。
2010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調結構、上水平、促增長"為主線,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指導,以集群化為統領,以大企業集團為龍頭,以技術改造為中心環節,以建立工程技術中心為重點,以信息化為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市"戰略,狠抓項目建設,加快技術創新,強化園區集聚,注重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努力促進工業經濟實現由小規模向大規模、由傳統式向現代化、由分散式向集群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由資源型向技術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