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水務局局長王曦
記者 汪 锳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決定發展的重要要素。近年來,我市水務部門突出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和高效利用,保護水生態環境,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我市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王曦:我市水資源比較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0.14億立方米,居全省第三位,全市人均占有量2015立方米,占全國人均的96%,全省人均的179%。從資源總量上看,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但開發利用程度低,豐富的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使我市呈現明顯工程性缺水狀態。全市水資源開發程度僅為9.6%,低于全國15.8%,全省的12%水平。
記者:當前我市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初期,產業發展層次較低,資源利用水平不高。請問在節約用水、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方面,有哪些思路和創新?
王曦: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著重開展節約用水,重復利用,提高水效能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著重提高全社會節水意識,樹立節約用水就是節能減排,節約用水是循環經濟重要內容的理念,把節約用水貫穿到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成為政府、企業、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其次,要大力推廣節水措施。目前,我市節水潛力巨大。農業領域大力發展渠道防滲、管道輸水、集雨蓄水灌溉等,設施農業以噴灌、滴灌等精細化灌溉措施為主,向灌溉水肥一體化發展,達到省水、省肥、省工、高效的目的,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提高農業單位用水的經濟產出。在工業節水領域限制引進高耗水企業,加大現有企業節水設施配套建設,優化生產過程用水環節,提升工業水循環利用率,促進實現“零排放”,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城鄉生活用水上倡導節約用水的生活習慣,盡可能循環利用,同時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利用率。第三,要加強水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從取水、用水、排水全過程加強管理。同時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實行階梯式水價,對超用水定額和計劃的用水戶收取超額水費,從而刺激用水戶自覺采取節水措施。
記者: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產生的污水也會增多。我市在加大水資源保護,從根本上保護水生態環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曦:加強規劃和制度建設,搞好頂層設計。編制了《丹江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商洛市2014年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規劃》《商洛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告》等,出臺了《商洛市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完善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河長制、目標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正確指導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行排污口設置同意制度,嚴禁污水直排河道,杜絕水質污染,每年對全市五大河流、四條縣河、九個供水水源地進行三次原水水質監測并向全社會公告,同時搞好農村水環境、村莊院落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控制面源污染。完成了水資源實時監測管理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全面開展了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內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頓工作。
提高污水處理率。主城區及6縣縣城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運營,設計處理能力9萬m3/日。加大力度建設雨污分流工程,2014年中心城市市區完成投資1140萬元,實施了商鞅大道西段、蓮湖東側片區、仙鵝湖路、銀泉路雨污分流項目及黃沙河局部污水管道修復,完成管網鋪設4.91公里。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及處理率。中心市區和各縣城污水處理量可分別達1116.69萬m3和1298.71萬m3,處理率分別達88%和70%。實施了工業廢水治理及重金屬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鎮村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小流域治理等8大類102個項目。同時,從去年6月份開始,對各縣區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污染減排、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實施進展情況進行月通報,推動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