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侯彥亮)今年以來,柞水縣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焦脫貧攻堅、緊盯特殊群體、關心群眾關切,扎實履行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會服務、最基礎的社會治理工作職責,有力推動基層民政工作不斷加強,全縣民政事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
強化組織領導,持續增強凝聚力。將民政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與各鎮辦簽訂民政工作目標責任書,層層夯實工作責任,做到“人人肩上有責任、個個手上有任務”。堅持財政資金優先向民政事業傾斜,把民政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加大資金投入,用于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全縣民政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強化政策兜底,持續增強保障力。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扎實開展提升農村低保覆蓋率專項行動,不斷提高低保保障比率,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將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及時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對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認定,逐人簽訂監護照料協議書,發放照料護理費。建立鎮辦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有效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防返貧功能。
強化服務創新,持續增強治理力。縣級社區服務信息平臺建成運行,全縣82個村(社區)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基本形成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體系。圓滿完成全縣82個村(社區)“一肩挑”工作,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疫情防控“五長”責任制受到中、省、市認可并推廣。按照實際情況將全縣21個移民安置點劃分為三類自治單元,搬遷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搬遷群眾歸屬感、融入度、滿意率逐步增強。
強化優化提升,持續增強服務力。將婚姻登記業務移入縣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窗口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扎實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文明祭掃新風逐漸形成。完成了第二次地名普查《柞水縣地名志》編纂工作。加大外流特殊困難群眾摸排,實現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推進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建成了日間照料中心5個、農村幸福院67個、農村特困供養機構8所,養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