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近年來,我市探索出一條以循環經濟為主線,資源高效集約利用的現代化工業發展模式,破解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難題。
堅持循環發展思路,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我市在工業發展中按照企業內部小循環,行業內部中循環,產業之間大循環的發展思路,引導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延伸產業鏈條,開發新產品,形成商洛比亞迪、西部鑫興、豐源釩業等骨干企業。2013年我市現代材料、現代醫藥、綠色食品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85.8%。
堅持循環發展理念,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近年來,我市重點推進現代材料、現代中藥、綠色食品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十一五”以來,先后實施比亞迪太陽能電池項目,山陽五洲釩系列產品開發項目,陜西鋅業電鋅及廢渣綜合回收利用項目等一大批循環發展項目,形成七大現代材料循環產業鏈,加速礦產建材產業向現代材料產業轉型。陜西必康醫藥產業園、君威農產品深加工、華茂肉食品深加工等項目的實施,實現了中藥產業向現代醫藥產業轉型,農副產品加工向綠色食品產業轉型。
堅持循環發展布局,循環工業園區初見雛形。編制集中區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入園企業和項目控制標準、三廢處理措施等。各園區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加強協作配套、實現關聯發展、循環耦合。目前,我市有10個縣域循環工業集中區被批準為省級重點工業集中區,3個工業園區、18家循環經濟企業和35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被認定為市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其中1個工業園區、3家循環經濟企業和24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通過省級認定。
堅持循環發展方式,工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一方面支持和引導工業企業緊抓資源開采,資源消耗,廢棄物回收,再生資源利用,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嚴格產業準入,加大落后產能淘汰,降低工業能耗,減少點源污染。近年來,我市累計淘汰各類落后產能共計206.66萬噸,關閉27戶“五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