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統計局局長葉朝陽
記者 汪 锳
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統計部門緊扣全市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工作職能,為全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提供了統計保障。
記者:在全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這一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中,統計部門發揮了哪些作用?
葉朝陽:統計部門肩負著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監測預警的重要職能。去年以來,我市統計部門高度重視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市工作,主動積極作為,全面發揮優勢,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方法制度,積極參與創建工作,全力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的創建工作,制定出臺了《商洛市循環經濟統計管理辦法》和《商洛市循環經濟統計實施方案》,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指標體系,為循環經濟各項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記者: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統計部門是如何認識這一發展模式,目前有哪些統計指標能反映出循環經濟發展?
葉朝陽:循環經濟是指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更少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更多的社會最終產品的一種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產出率,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發展與環境雙贏的新的重大命題。資源若得不到高效利用,不僅是浪費,還污染環境。因此,我市搶抓陜南循環發展這一戰略機遇,創建循環經濟示范市,注重廢棄物再利用,大幅度提高單位資源產出率。具體工作中,統計部門主要監測單位GDP能耗,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這兩項指標從不同方面反映循環經濟成果。
單位GDP能耗:又叫萬元GDP能耗,每產生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掉的能源。該指標反映經濟活動中對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主要作用有四點:一是直接反映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二是間接反映產業結構狀況、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能源消費構成和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內容。三是間接計算出社會節能量或能源超耗量。四是間接反映各項節能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起到檢驗節能降耗成效的作用。從監測情況看:“十一五”時期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為20%,實際降低17%。“十二五”時期的目標為15%,“十二五”的前四年已完成目標的93.1%。初步預計“十二五”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率為17.5%,超額完成目標。從這個方面說明,“十二五”時期,通過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的創建和產業結構調整,全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特別是工業生產結構出現了積極變化,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該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主要作用是反映企業資源利用和盈利情況,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2014年,我市成本費用利潤率為3.4%,比陜南其他兩市的高。
記者:節能指標是約束性考核指標,碳排放、循環經濟等指標也將列入“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整個循環經濟的運行情況,必然需要強大的數據支撐。目前的統計數據,反映出我市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如何改進?
葉朝陽:數據表明我市循環經濟發展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結構質量不優、資源消耗較大的問題,尤其是陜南的漢中、安康兩市循環經濟發展步伐很快,我們要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促進經濟增長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化,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化,走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路子。具體來講,就是繼續扶持壯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真正形成第二產業優化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第一產業集約發展的模式,著力構建商洛特色的產業發展新體系,努力推動經濟在“十三五”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