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綿陽隊總經理李海生在場,當場詢問王軍數字,王軍答曰“9”,隨即李海生也答道“我也是9”,正是依靠這個似是而非的9(也可能是6)綿陽隊晉級。事后毅騰向足協提出申訴,足協被迫承認規則存在漏洞。這一“6”“9”不分的經典,至今仍然成為足壇笑話。
NO、3 限制球隊國腳數量
如今世界足壇,所謂豪門大都是清一色的國腳助陣,這也直接提升了球隊的實力,某種程度上也有利于國家隊的組建和備戰。然而,2004年中國足協的轉會禁令中,明確表示,如果一支球隊擁有4名或4名以上的國腳,將不允許再轉入新國腳。當時足協解釋是為了防止實力的兩極分化,可這樣的決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球員的轉會自由,而且當時還牽出了怎么核算是否是國腳的討論,出場時間等數據也引發了一出鬧劇。
上海申花無疑是這個規定的“最大受害者”,由于申花擁有張玉寧、肖戰波、孫祥和杜威四名國腳,導致原本加盟申花幾成定局的李瑋鋒在中國足協的“規則”面前,突然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通過申花的努力,足協告知這個國腳名單是以最后一期大名單為標準,So肖戰波和張玉寧就變成了前國腳,國足隊長得以趕在2005年除夕夜加盟申花。
NO、2 聯賽抽牌定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