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深秋時節,筆者走進商南縣富水鎮桑樹村,只見在312國道沿線建有規范化產業基地,村里水泥路四通八達,農家田舍干凈整潔,生態環境清新優美,村民勤勞樸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生活景象。
在桑樹村的香菇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搬運香菇。在村民潘紅英家的香菇棚里,只見她麻利地把菌棒上一個個肥厚的香菇摘入籃中,不一會兒就摘了一籃子。
潘紅英說:“我家種植香菇10多年了,家里孩子上學開銷全靠種香菇。前幾年只夠家里開銷,幾次都想放棄出門打工,由于孩子沒人管不放心,才一直堅持下來。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國家每年都會給我一些政策補貼,刨去成本、人工費用,一年還能存些錢。今年我們家種植了2萬多袋,新鮮的能收獲3萬多斤,一斤3塊錢,算下來收入差不多有10萬塊了。”
近年來,桑樹村除了發展種植業,還大力發展養殖業。在村集體的養牛標準化合作社,筆者看到一排排整齊干凈的牛舍,一頭頭健壯的牛正大口地吃著農戶手里剛收回來的新鮮紅薯藤。“我們家的土地都流轉給村上種植藥材和狝猴桃了,做了一輩子農民不干活在家閑著難受。在這喂牛活不重,一個月還能掙1800元,加上土地的租金分紅,家里生活開銷綽綽有余了,我很開心、很滿足。”在牛場務工的村民殷詩典一邊鏟著飼料,一邊喜滋滋地說。
桑樹村黨支部書記呂學敏說:“村集體養牛標準化合作社是今年才成立的,主要養殖西門塔爾肉牛,計劃養殖200頭,目前有45頭。養殖場以綠色養殖的經營理念,把農戶家里不用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秸稈和玉米芯、紅薯藤等回收加工成牛飼料,牛場里的牛糞提供給農戶用于種植農作物,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不但降低了成本,也強化了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綠色養殖出來的牛肉品質很高、口感好,價格也高,能賣到45元一斤,養到1500斤左右就可以聯系客商屠宰,一頭牛算下來凈利潤有兩萬元左右。”
近年來,桑樹村大力發展“茶、菌、畜、果”等主導產業,帶動村民持續增收致富的同時,還不斷強化村莊基礎設施建設,聚焦住房、道路、飲水等民生工程,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的住房和生產生活條件。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改變。村里先后建起了設施齊全的休閑小廣場和文化館分館、老年活動中心等休閑娛樂場地,還成立了勞務公司專門解決村民就業難題。
如今,桑樹村發展狝猴桃基地200畝,紅楓、海棠苗木基地40畝,肉牛養殖場5個共養牛500多頭,中藥材種植100多畝,茶葉種植1000多畝,香菇種植約2000萬袋,引進企業入駐數家。桑樹村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和培育新型致富產業,使村民們人人有事干、家家有產業、戶戶有資產,全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20年人均年收入達11800元,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呂學敏說:“下一步,桑樹村將以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努力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特色’的新格局,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