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 勇)近年來,丹鳳縣緊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線,聚焦抓黨建、建堡壘、興產業、聚人才、強引領、促振興,牢牢抓住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常態化督導,不斷推進全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水平提質增效。
建強堡壘,示范帶動。突出陣地建設好、班子配備好、制度落實好、活動開展好、作用發揮好“五個好”要求,強化基層黨組織“兩規范兩提升”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投資580萬元實施村(社區)“瘦身提質”行動。整合2100萬元資金,打造全市一流、全省有影響的留仙坪“紅色美麗村莊”鄉村振興“紅色樣板”村。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12個,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24個,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示范率40%,棣花鎮、竹林關鎮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鎮。
頭雁培育,先鋒引領。實施農村黨員“源頭活水”“素能提升”“創業孵化”“幫聯帶富”四大行動,先后聯合南京農業大學舉辦“發展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培訓60多人次,組織“黨建引領消費扶貧暨電商骨干人才”專題培訓48人次,參加“千名黨員駐村興農、千名頭雁帶富領飛”網絡培訓2000多人次,切實提升農村黨員干部帶富領飛能力。
支部聯建,產業聯盟。推行“鏈長制”,建立“十大產業鏈”聯合黨委。新雨丹中藥科技產業園、棣花茶房食用菌產業園等一批新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丹鳳核桃、蜂蜜、肉雞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通過13個產業鏈聯合黨委,探索“整鎮推進、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建”發展新路徑。培育成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個、農業園區1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82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面清零,54個村集體經濟收益累計突破20萬元。
筑巢引鳳,聚才引智。建立文化旅游等博士(專家)工作站3個,引進食用菌、天麻院士專家科研團隊2個,中國協和醫藥大學王秋穎教授團隊入駐天麻小鎮。國家部委11名科技特派員幫帶培育專業技術人才230名,發揮國家部委科技特派團作用。組建人才服務團10個,建成鄉村振興人才工作驛站3個。吸引217名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回村任職,聘請榮譽支書(主任)19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