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拉面達人
捐資助學
他出生于丹鳳縣武關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于貧困,初中畢業后到南京打工,從洗碗工、拉面工干起,當過保安,送過外賣,后來自己開面館,搞團體餐飲,一步一個臺階,終于從千千萬萬的打工者中脫穎而出,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他就是陜西鴻泰寧飲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鋒。
從零起步,梅花香自苦寒來
1979年2月,李鋒出生于丹鳳縣武關鎮南坪村,自幼就經受了貧窮的煎熬,立志好好讀書,長大成才,改變家庭貧困面貌。
13歲那年,母親因病永遠離開了他,李鋒非常悲傷,后悔自己沒能早點撐起這個家,沒能讓母親享上一天福。為了改變家庭貧困面貌,1995年8月,初中畢業的李鋒放棄了繼續上學的機會,毅然登上了南下的列車,去江蘇省南京市一個親戚開的面館打工。當時,他身高只有1.5米,也沒有什么技術,只有從零起步,在面館里洗碗涮盆,打掃衛生,但他手腳麻利,干活又快又好,經常受到老板的夸贊。
當了兩年洗碗工,老板才讓他學做拉面。拉面師傅教他學習揉、拉、抻、拽的技巧,因個子低夠不著案板,他就在腳下墊兩塊磚頭。學習間隙,他自發到面館前廳幫忙,迎客點餐,收拾碗筷,打烊后主動打掃衛生、整理桌椅。他細心觀察、總結客人喜歡點哪些餐,提醒老板多做一些儲備。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鋪睡覺。
打工的日子辛苦而又漫長,李鋒敏銳地意識到,自己讀書太少,要適應大城市的環境,再苦再累也要堅持繼續學習。1997年,他報考了南京市建鄴區廣播電視學校。兩年多時間,他一邊打工,一邊自學,順利地拿到了工商管理專業大專畢業證書。
當學徒期間,李鋒踏實肯干、省吃儉用,有了一點積蓄。1999年春,李鋒從丹鳳貸了6000元,在南京市五臺山峨嵋嶺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牛肉拉面館。正當他以為生意就要走上正軌之時,一張違建拆除通知書給了他當頭一棒,飯館被拆除了。初次創業,他不僅沒賺到一分錢,反而欠下2萬多元外債。
天生要強的李鋒,不相信自己就這樣輸了。他熱愛拉面,相信拉面能幫他改變命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幾個月后,李鋒又在南京開了一家拉面館。他以誠信經營作為立身之本,拉面館的生意越做越大,一位在大學工作的阿姨看到他生意好,就把和他相鄰的店面轉讓給他擴大經營。有了阿姨轉讓給他的二三十個平方米的店鋪,李鋒的拉面館一天能多掙1000多元。李鋒又研究南京人的飲食特色,在做好主打產品牛肉拉面的基礎上,增加了南京鴨血粉絲湯,客人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好。此后幾年間,李鋒先后開了6家拉面館,還把父親、弟弟和許多鄉親帶到南京,一起幫他打點生意。
在面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之時,頭腦靈活的李鋒以年租3萬元的價格將一個廠礦廢棄多年的房子租回來,經過簡裝之后以年租10萬元租出。他抓住這個商機,到處尋找市民閑置房,低價租回來,簡裝之后高價租出去,當起了二房東。2003年至2004年,他就這樣租進又租出多套房子,為他掙了不少錢。
進軍團餐,搏擊商海競風流
2002年,李鋒結婚了。妻子深知他一個人在南京生活不易、創業艱難,主動承擔起家庭的后勤保障,全力支持李鋒發展事業。有了家人的信任與支持,李鋒創業的勁頭更足了,開始在生意上求新求變。
拉面館生意逐漸穩定后,細心的李鋒發現,經常有大學生來店里吃面,于是萌生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經營思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緣巧合下,李鋒承包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個食堂檔口。高校和大型企事業單位中,團體用餐需求量大,團餐市場缺口大,2005年,李鋒決定成立南京豐久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將目光投向南京市高等院校的食堂后廚。
高校學子來自天南海北,吃飯的口味、偏好各有不同,最愛吃的大多是家鄉的味道。對此,李鋒組織員工輪換制作各自家鄉的特色小吃,請專業人士前來培訓指導,提出改良方案。
長期的市場歷練,讓李鋒對品牌價值、團隊管理和經營策略有了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他的餐飲公司以“以優質服務求生存,以衛生安全求信任,以優化品牌求發展”為理念,經營思路新、管理制度嚴、經營方式活,很快就成了高校餐飲行業響當當的招牌。從品牌價值到團隊管理,乃至經營理念都略勝一籌,使他在項目招標中屢屢成功。短短幾年間,他先后入駐南京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高校。與此同時,他還回到丹鳳,創辦了陜西鴻泰寧飲食服務有限公司等3家團餐。至此,他在南京和丹鳳有了12家團餐,從業人員達到700多人。
2018年12月,南京豐久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被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評為2018—2019年團餐“行業品牌標桿”;2019年7月,該公司被江蘇省烹飪協會評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江蘇餐飲業優秀團餐企業”;2021年,該公司又被江蘇省高等學校后勤協會學生伙食管理委員會評為“先進集體”。
情牽故里,青春朝氣勇擔當
雖然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但李鋒深知,與南京相比,家鄉丹鳳還比較落后,許多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的心里無時無刻不惦記著遠在商洛的父老鄉親。
國家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勞務協作轉移就業扶貧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李鋒情系家鄉,主動投入南京蘇陜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中,為“東西部勞務協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工作和外出時,李鋒手里總是拿著本子和筆,把聽到和看到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下來。他虛心向同行學習人力資源、勞務派遣等業務知識,多方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使自己能夠更好地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他積極開動腦筋,為家鄉農民工到南京務工搭建就業擇業平臺,主動對接南京市雨花臺區和丹鳳縣勞動力就業市場,參與打造了“丹鳳縣南京拉面”勞務品牌,響應“蘇陜東西部勞務協作”精準脫貧政策,積極落實“帶動一人就業解決一家脫貧”方針,通過發揮“傳幫帶”作用,工友介紹工友,同鄉介紹同鄉,幫助來自貧困地區的農民工進電子廠、星級酒店、物流企業、保安公司等單位就業。在他不遺余力地努力下,目前在南京就業打工的商洛人就有1000多人,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年來,他輾轉于南京與商洛之間,努力促成商洛駐南京辦事機構、丹鳳在寧工作站、丹鳳南京勞務協會的成立,熱心為在寧創業及經商務工同鄉協調解決矛盾,并參與務工人員維權、援助、幫扶等活動。
赤子情懷,回報社會獻愛心
李鋒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教他聽黨話、跟黨走,走正道、勤努力。李鋒牢記著父親的教導,通過不懈努力,不但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積極促成企業內部成立黨組織,在一線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多年來,他一直組織、參加愛心公益事業,先后向丹鳳貧困地區學生和農戶捐贈學習用品和愛心物資共計價值100多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2010年,家鄉遭遇水災時,他號召在外務工老鄉伸出援手,積極捐款,為家鄉災后重建貢獻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捐資捐物,與雨花臺區和丹鳳縣人民政府共同協作,組織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千余人,幫助他們盡快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生活秩序。2020年11月27日,他牽線江蘇蘭詩服飾有限公司,為商州區三岔河鎮火神廟九年制學校捐贈了價值6萬元的校服,設立了2萬元的“蘭詩”獎學金。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李鋒主動請纓為丹鳳縣部分隔離觀察人員及工作人員提供飲食服務,免費送愛心午餐2000多份,價值3萬多元。在南京市防汛抗洪工作中,李鋒積極參與“黨員先鋒崗”,自掏腰包購買物品慰問防汛抗洪一線干部群眾。
與此同時,他一直堅持推介銷售商洛扶貧物資、秦嶺特產,在蘇陜協作、寧商協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連續多年參與組織“點對點”復工復產農民工進城務工“春風行動”,為我市務工者聯系工作崗位,尋找就業門路,積極服務家鄉青年就業、創業,累計幫助家鄉群眾實現穩定就業6000多人,指導幫助創業開店200人次,動員返鄉創業11人,促成招商引資項目12個。他的工作業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2020年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被市招商局聘為“招商大使”,2022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陜西省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