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和
商州地處陜西東南,西臨西安,東通鄂豫,南往四川,北連潼(關)華(陰),既是商洛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全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全區總人口55萬,總面積2672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人均耕地不足1畝,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年來,全區上下深入解放思想、不斷轉變觀念,牢固樹立穩定農業調結構、主攻工業上項目、強化基礎抓三產、改善環境爭投入的工作思路,經過不懈努力,發展條件逐步改善,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發展勢頭強勁有力。2008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35。54億元,增長1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18億元,增長42。72%;財政總收入完成2。69億元,增長36。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3億元,同比增長36。98%,特別是隨著滬陜、銀武“兩條三段”高速公路的相繼開通,商州將真正融入西安一小時經濟圈,交通瓶頸制約得到根本緩解,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必將為我們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商州,實現率先突破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所謂特色商州,主要體現在生態商州、休閑商州、魅力商州、綠色商州、和諧商州、平安商州,商州的特色越明顯,個性越突出,突破發展的成效將越顯著。
著力打造生態商州,即充分發揮商州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優勢,全力打造生態園林旅游城市。商州地處秦嶺腹地,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亞熱帶與溫帶分界線,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莽莽原始林帶遮天蔽日,森林覆蓋率達58。7%。熊耳山、戴云山、秦王山,群峰疊巒,多姿多彩;丹江、南秦河、金錢河等211條河流,發軔于高山密林,穿行于幽林深谷,山清水秀,風光迷人。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三游商州,由衷發出“我有商州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間”的詠嘆。商州近省城而未染塵囂,處深閨而不衍靚麗,既有北方之粗獷,又兼南國之靈秀,素有“天然生物博物館”、“天然園林”和“天然氧吧”之美稱。目前,商州雖已被確定為全國生態建設試點示范區,國家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地,但要打造“生態商州”,還需要進一步爭取國家扶持,加強水環境治理,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和山區退耕還林,全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倡導生態旅游,發展循環經濟,創建國家生態園林旅游示范區。
著力打造休閑商州,即借商州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建成西安的“后花園”和西安市民第二生活區。以“國家水利風景區”丹江公園為代表的大批城市景觀相繼建成,商州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雛形初顯。一江綠水70萬平方米,兩岸10公里的綠色文化走廊,構造出商州既有丹水環繞又有綠色景觀的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特色;以城區全興人家、大趙峪龍山果園、陳塬四龍樂園和田園山莊等為代表的小園林、農家樂,構建出了既具江南靈秀,又兼北國風格的休閑娛樂環境;商州牧護關度假區,集避暑度假、舉辦會議、療養、生態農業觀光等功能于一身,高山滑雪(草)、民用槍射擊、攀崖、垂釣、野餐燒烤等時尚旅游項目備受游客青睞,成為西北第一射擊俱樂部、陜南第一滑雪場、商洛第一度假村;加之商州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以及可供探險、觀賞、游歷、可供回顧自然的各類優勢資源條件,使得商州成為較理想的休閑旅游目的地。要把商州打造成休閑旅游名城,還需進一步加大重點城市景觀建設力度,深度發掘歷史文化底蘊,開發一批有代表性的商州人文景點,特別是要加快威尼斯水城和仙娥湖城市園等城市名片的建設進度,加大秦王山森林公園、闖王寨古代軍事旅游區等自然、人文景觀的開發力度,將商洛花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農家小院,提升文化品位和金色品牌,使商州成為西安的后花園和西安市民的第二生活區,成為周邊大中城市人們的休閑場和遠距離旅游目的地。著力打造魅力商州,即突出商州區位優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增強中心吸引力。商州地處商洛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商洛的門戶。商州交通便捷,307、203省道,312國道,銀武、西合兩條高速公路和西合鐵路貫通全境,是西北與東南的交通要道;各類重點興市工程的相繼實施,商洛中心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不斷聚集,商州區位優勢、區域中心優勢、市區一體互動發展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商州將融入省市經濟圈發展格局;商貿、旅游、金融、保險、倉儲等社會事業和公用設施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使商州成為陜南最活躍的商貿中心之一。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搶抓高速路開通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融入市上、依托市上、服務市上、跟進市上、發展區上”的理念,積極融入省市經濟圈,不斷加快城區改造和擴建,完善城市功能,將商州打造成商洛經濟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