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規模化發展。按照規?;炠|化、標準化發展思路,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十村示范百村推進工程"為載體,把板栗、核桃、畜牧、蠶桑四大優勢產業做大,把煙、藥、菜、茶四大特色產業做強,到2012年,建成50萬畝標準化板栗園、15萬畝優質核桃基地、15個肉羊重點基地鄉鎮、11個商品豬生產基地、3個萬畝烤煙基地、6個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努力形成以無公害蔬菜、畜牧養殖、花卉苗木、水雜果為主的近郊高效農業產業帶;以板栗、核桃、茶葉為主的坡塬生態農業產業帶;以烤煙、藥材、蠶桑為主的田園特色農業產業帶。
二要集約化推進。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發展壯大恒達板栗、創盛肉食品、雪櫻花魔芋精粉、綠源玉米、神果酒業等現有龍頭企業的基礎上,以午峪綠色食品生態工業園區為平臺,積極策劃發展潛力大、投資回報率高、市場前景好的開發項目,引進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壯大綠色食品工業群,建成總投資5億元、年產值8億元、利稅2億元的食品工業集群,帶動全縣現代農業的集約化、高效化。
三要品牌化經營。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個層次,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生產技術,通過科學的種、養、加,提高農產品質量。抓住鎮安板栗獲國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茶葉取得綠色產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機遇,繼續做強"臻安大板栗"、"黃龍泉牌茶葉"、"鎮安家政女"等現有知名品牌,加快香菇、黑木耳、香椿等農產品基地和產品認證步伐,以品牌占領市場,以品牌擴大銷量。
四要市場化運作。積極培育農村新型流通主體,培養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組建各類農村合作社和專業協會,努力形成以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的市場流通格局。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為載體,加快以縣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重點、鄉鎮交易市場為補充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打造農產品交易平臺。整合現有的農產品、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和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及時收集和發布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增強生產經營者駕馭市場的能力。
強化服務支撐地位 著力打造生態旅游品牌
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美、生物資源和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堅持走大旅游大產業之路,積極實施旅游精品戰略,著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區"。
一要打造精品景區,增強吸引力。重點抓好木王國家森林公園、月河峽谷風光、旬河水上游樂、塔云山景區、鎮云生態農業觀光休閑、云鎮古街觀光、滑水河道教文化、北陽山喀斯特地質公園等八大旅游景區建設,著力打造五大旅游品牌,即:以木王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打造生態旅游品牌;以旬河水電開發為契機,打造陜南水上游樂品牌;以發展栗鄉農家樂群為載體,打造休閑度假旅游品牌;以發掘秦楚古道人文古跡為依托,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品牌;以秦嶺自然歷史博物館為重點,打造探幽科考旅游品牌,力爭到"十二五"末,把鎮安建成以自然生態、山地森林、峽谷溪間、水上湖泊為特色,融栗鄉文化、嶺南文化、穆斯林文化為一體的商洛旅游服務中心,建成穿越秦楚古道的陜南旅游強縣,精心打造北通西安、南接安康的秦嶺生態旅游圈。
二要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承載力。以西康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線,貫通風凸嶺隧道,抓好通鄉油路、通村水泥路和通達工程建設,提升改造重點旅游景區及交通主干線連接道路,完善各級道路標識,增強縣道及景區道路通行承載能力;以建設"山水園林型旅游山城"為目標,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高標準抓好繡屏公園、錦湖公園、中心廣場、天坤多功能體育館等城建工程,完善旅游服務功能,提升旅游整體形象;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重點集鎮和小型農莊,構筑和諧人居環境,彰顯靈、秀、美的山區農村個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