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朱建華)為了提供優質核桃接穗,加快核桃良種化進程,今春,山陽縣投資120萬元,在高壩寺溝新建核桃良種采穗圃100畝。
近年來,山陽將核桃作為退耕還林建設的主導樹種,發動群眾大力栽植,基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2009年底,面積發展到23.8萬畝,其中實生面積近10萬畝。2007年,該縣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校地合作”,學校派出專家組常駐山陽,大力開展課題研究、人才培訓和實用技術推廣,特別是核桃高接換優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嫁接成活率穩定在95%以上,加快了核桃良種化進程。由于該縣沒有核桃采穗圃,每年都從黃龍、楊凌等地調運接穗,路途較遠,運輸不方便,影響嫁接成活率。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該縣返租農民土地,引進本地適生性強的香玲、維納、遼核等優良品種,完成高標準采穗圃100畝,累計栽植良種核桃6.6萬株,林下嫁接苗培育40畝,實生苗培育60畝。三年后,年培育核桃良種苗10萬株,收入100萬元,年采良種接穗40萬米,實現經濟收入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