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通訊員 馬冠群 高運峰 記者 李小龍)他雖家庭富裕,是名符其實的“富二代”,但卻不戀商場愛武裝,把青春年華無怨無悔地奉獻給部隊;他家在山東,長期與父母、妻兒兩地分居,但卻把對親人的默默思念化作對戰士的摯愛,帶出了一茬茬優秀的士兵。在戰士們的眼里,他既有嚴父般的威嚴,又有慈母般的祥和,更有勝過兄弟般的手足之情。他就是武警商洛市支隊丹鳳縣中隊指導員俎強。
知 兵
當干部以來,俎強一直隨身裝著一個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上百名戰士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身體狀況、出生日期、家庭情況和情緒變化。用俎強的話說,這個小本子就是他的“掌中寶”,是他了解戰士思想變化的“晴雨表”。像這樣的小本子,當指導員5年來,俎強已經記了厚厚5個本子。多年來,他在工作中總結出了“四聽、五看、六問”的工作套路,即學習討論聽發言、日常生活聽言談、唱歌點名聽聲音、睡覺就寢聽動靜,工作看情緒、活動看興趣、訓練看熱情、出街看頻率、消費看檔次,問一問身體情況、學習情況、工作情況、訓練情況、執勤情況和家庭情況,切實掌握每名戰士的基本情況。
愛 兵
戰士小翟、小潘想報考軍校,俎強主動為他們購買學習資料,積極聯系駐地學校老師定期輔導,晚上經常陪他們復習功課到深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最終2名同志如愿考入軍校。戰士張亞飛想學烹飪技術,受名額所限未能如愿,俎強利用周末送小張到地方酒店進行技術培訓,小張退伍后自己在家鄉經營一個餐館。為幫助戰士學習成才,俎強每年都會拿出500元錢為戰士購買鋼筆、毛筆和字帖,去年在支隊組織的板報評比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俎強教給戰士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堅持定期聘請駐地法律、文化、音樂等方面專業老師為中隊官兵進行輔導。
助 兵
2010年12月,單親戰士小鄭母親病故,俎強一邊給小鄭請假,一邊聯系購買車票,并發動官兵捐款4000余元,臨上車時,俎強又塞給小鄭1000元錢,并積極與小鄭家所在地村委會聯系,妥善處理后事。2012年12月21日凌晨,俎強查鋪時發現戰士小唐頭冒虛汗,渾身哆嗦,他趕緊背起小唐到駐地醫院就診,經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醫院立即進行手術。主治醫生說,“幸虧送診及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戰士小劉自幼父親病故,母親離家出走,11歲時跟著殘疾的叔叔一起生活,因不善和他人交流,經常與戰友發生矛盾。俎強了解情況后,在教育引導中隊官兵正確看待小劉的同時,有事沒事與他溝通交流,幫其解開了思想疙瘩。2012年9月,俎強利用休假期間,專程到小劉家看望其叔父,幫助小劉叔父向村委會和當地政府爭取了低保,臨走時自己拿出1000元錢塞到小劉叔父手中。近年來,俎強先后為戰士捐款5000余元,幫助21名戰士取得函授本科文憑,45名戰士取得職業技術等級證書,5名戰士考入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