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榜
商洛日報(劉雪黎)1981年,陜西省畜禽品種資源普查工作開始,張榜作為商洛地區普查隊隊長,帶領隊員翻山越嶺,深入偏僻鄉村,開始了對“秦巴山區黃牛”“陜南白山羊”等地方品種的實地調查,拿到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那年他27歲。隨后,由他參編出版的《秦巴山區家畜家禽及經濟動物品種志》榮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也就是從那時起,他癡情于商洛的畜牧事業。30多年來,真情為農,不離不棄,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商洛畜牧戰線的“老黃牛”。
他有一股鉆勁,破解著一個個技術難題。30多年來,他始終把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作為工作重點,結合生產苦鉆研。2003年在商州實施了“用前列腺素誘導母牛發情”的試驗研究,一次性發情率達到67%;此后他又在洛南、商州開展了“孕激素誘導母羊發情”試驗研究,發情率達到62%,受胎率達到45%。2004年,在全市開展“提高母羊人工授精受胎率”的試驗研究工作,經過對1089只受配母羊統計分析,找出了影響母羊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因素,解決了母羊受胎率不高的難題。2008年和2010年,由他爭取立項的“豬瘟、豬藍耳病、豬口蹄疫免疫試驗研究”和“豬瘟、豬藍耳病、豬口蹄疫免疫消長規律試驗研究”課題,有效地解決了三種疫苗的免疫效果“互擾”問題。他勤思好學,先后在國家、省、市級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5篇。
他用一股干勁,滿足著群眾對技術的渴望。他編印了《動物檢疫技術資料匯編》《豬、雞病防治技術》《瘦肉型豬綜合配套技術》《山羊飼養技術》等實用技術資料。經常深入農村開展技術培訓,為養殖戶“手把手”傳授技術,現場答疑解惑。為市政協、市委組織部、市婦聯、市人社局、市科協等部門“雙聯雙建”點和市農廣校、市(區)有關職校、各縣區舉辦養殖講座,多年來累計培訓達1.5萬余人(次)。
他的一位同事說,在老百姓眼里,張站長簡直就是包治動物百病的大師高手;在同志們眼里,他就是一頭“老黃牛”,對工作、對事業從來都有一股永遠使不完的勁。30多年來,他深入疫區診治動物疾病、撲滅動物疫情達300多起。2003年6月,他赴丹鳳縣棣花鎮許家溝村村民詹保民的養豬場,看到10幾頭大肥豬擺在院里,畜主全家痛哭流涕,他顧不上喝一口水,一口氣解剖了4頭死豬,當確診為豬鏈球菌病后,果斷采取緊急注射疫苗和對癥治療措施,保住了86頭大肥豬的“生命”。2008年,他在商南縣城關鎮一養豬場,準確診斷出豬鏈球菌病,由于處置及時得當,為群眾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2009年他在鎮安縣達仁鎮準確診斷豬瘟疫情,并堅守疫區,采取隔離封鎖消毒等措施,很快撲滅了疫情。
他有一股拼勁,干起工作來總是忘記自己。2005年12月26日,正值隆冬寒天,當他接到洛南縣發生雞大量死亡的疫情報告后,連夜趕赴“疫區”,解剖病雞10多只,排除了禽流感疫情,消除了“疫情”恐慌。2006年,丹鳳縣商鎮、大峪和山陽縣戶家塬等地散發口蹄疫,面對嚴峻的“疫情”,他經常連夜深入疫區,采集病料,第一時間送省上確診。2007年大年初一,商南縣發生雞新城疫疫情,他帶領技術人員連夜奔赴疫區,開展“撲疫”工作。
2011年3月21日,母親病重,他本來應該回家接母親到醫院看病,就在這時組織安排他去山陽縣查處“瘦肉精”,面對工作與親情的沖突,他更多地想著群眾的健康與安全,毫不猶豫地去了工作現場,正當他在專心工作時,卻接到了母親不幸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