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高永平)唐澍是當年震驚全國的渭華起義中西北工農革命軍的總司令,曾兩次進入商洛,從事革命活動。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他歷盡艱辛搞農運,最后將一腔熱血灑在了洛南的土地上。
唐澍,1903年出生于河北省易縣(今徐水縣)南賈莊一個清貧家庭。少時上過私塾,后就讀于東邵高級小學,192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在進步教師的引導下閱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書籍,確立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的思想。1924年初夏,考入廣東黃埔軍校第一期步兵科,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留校工作。期間與學生軍一起兩次參加東征,討伐叛徒陳炯明,后遵照廣東區委調遣擔任省港大罷工委員會工人糾察隊總教練兼模范大隊隊長。1926年秋,奉命到國民聯軍工作,曾任馮玉祥隨營軍官學校地下黨的負責人。由于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反共“清黨”,唐澍被“禮送”出軍。1927年10月,按照中共陜西省委的指示,唐澍和李象九、謝子長率領石謙旅部分官兵在清澗舉行起義。他們經延川、過延長、攻宜川,部隊達千人。起義中成立陜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唐澍任軍事委員會書記兼參謀長。不久,將部隊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唐澍任總指揮。清澗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西北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而打響的第一槍,是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前奏。它沉重地打擊了陜北的軍閥勢力,擴大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
唐澍第一次來洛南是在清澗起義失敗以后。當時任中共陜西省軍委委員的唐澍受省委的派遣,來到洛南參加許權中旅的領導工作,任許旅參謀長。來到該旅駐地三要司后,他了解到許旅裝備良好,部隊中黨的力量很強,許權中等一批軍事指揮員久經戰火、經驗豐富,部隊訓練有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戰斗力很強的部隊,感到肩頭的擔子很重,但充滿了革命必勝的信念。1928年2月中旬,在三要司西邊的東洼村召開的全體軍人大會上,唐澍認真地傳達了中共陜西省委的指示,要求全體官兵嚴守軍紀、服從命令,積極進行軍政訓練。唐澍講話聲音洪亮,感情豪放,言辭懇切,全旅同志很受感動。會后唐澍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陜西省委的指示,配合許權中積極開展軍事訓練,整飭軍紀,很快把許旅錘煉成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軍隊。整訓中,相繼發展軍人黨員165人,使黨支部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18個;招募新兵700余名,培訓渭華農民骨干28名,新建槍炮修械所一處。與此同時,積極組織部隊官兵深入廣大農村發動群眾建立農民協會,開展對土豪劣紳的斗爭,并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啟發群眾覺悟,將“共產黨”“共產主義”“革命”“蘇維埃政權”等字眼首先帶進重巒疊嶂的洛南山區。時隔不到一年,以景村農民劉實通、岳新明等為首的400多名群眾揭竿而起的“紅槍會”成立了。“紅槍會”不斷壯大,后被紅二十五軍改編為抗捐第一軍,連同這塊受革命熏陶的山地一起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8年5月7日,唐澍和許權中一起率部參加渭華起義。起義中,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唐澍任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唐澍以一個無產階級開路先鋒的雄才大略,精湛的軍事經驗,帶領軍隊深入開展武裝斗爭,為渭華地區的革命斗爭作出了巨大貢獻。
渭華起義以后,1928年6月25日,唐澍率領工農革命軍300余人翻越秦嶺第二次來到洛南,進入兩岔河休整。他沒有因為渭華起義的失敗而灰心,更沒有因處境的困難而一蹶不振,和劉志丹一起宣傳工農革命軍的主張和革命道理,深得群眾的信服。很多群眾主動收拾好房子,把戰士接進家里。與此同時,唐澍認真調查地形、交通、民情,布置崗哨,派趙雅生大隊開赴兩岔河以東30余里的保安鎮駐防,做好應付多種戰斗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