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鎮正在向前來參觀的同行介紹社區網格化管理經驗
文/圖 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邢光銀
計算機管理專業出身的年輕民警汪鎮扎根基層,學用結合,把鎮安縣永樂鎮新城社區警務工作打造成了鎮安社區警務一張名片,他的努力工作無愧于省、市授予的2014年度全省優秀社區民警稱號。
讓社區警務落地生根
隨著鎮安城區東擴和鐵路、高速路開通,區位優勢明顯的新城社區逐漸成為縣城最活躍的地方之一,繁榮背后隨之而來的是打架斗毆等社會治安問題。新城社區一度被縣上列為治安混亂地區加以整治。為順應老百姓對和諧穩定社會治安環境的期盼,鎮安縣公安局挑選精干民警走進社區擔任警務室民警,汪鎮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成新城社區警務室民警兼社區副主任的。
面對繁雜的社區警務,汪鎮撲下身子從具體工作抓起。在各級領導重視下,配齊了警務室的辦公設施、健全了規章制度、組建了工作隊伍。汪鎮帶領3名輔警從夯實基礎臺賬入手,經常穿梭在社區出租屋或者公共娛樂場所,分門別類采集各類信息,重點采集與社會治安防控有關的人口、房屋、行業場所信息。目前共采集房屋信息685棟,流動人口信息4000條,暫住人口信息260條,行業場所信息300多條。抓巡邏防控,帶動居民筑牢防控網。汪鎮把每次入戶采集信息作為一次與老百姓打交道的機會,作為一次向群眾宣傳法律知識和安全防范常識的機會,更是作為一次巡邏防控的實踐。他發動社區熱愛巡邏的居民參加到“紅袖章”義務巡邏隊,組建了一支有92名隊員的“紅袖章”義務巡邏隊,帶領大家義務巡邏防控,努力消除安全隱患,營造安全和諧。
提升社區警務品牌
社區警力有限促使汪鎮在工作中積極開動腦筋。作為熟悉網絡技術的汪鎮到社區工作不久就發現,采集來的大量信息沒有一個時時更新的系統管起來,那收集的信息就是一堆死信息,談何為公安工作現實服務?他把這種想法向所領導匯報、向社區領導建議,籌措到一定資金,研發制作了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將各類信息錄入到系統中,并保持實時更新,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管理和服務群眾的水平,成為社區警務工作的亮點。汪鎮按照“網格化管理、立體治安防控”的工作思路,依托社區區域和治安狀況特點,將社區劃分為6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管理員、治安員、信息員、調解員、監督員”,夯實職責任務,形成“六格五員”的管理機制。在上級多部門大力支持下,汪鎮籌措70萬元建成了社區治安監控中心,自建監控探頭41個,督促相關單位和個人安裝探頭500余個、電子防盜門45個、防盜報警系統24家,將相關監控接入社區監控平臺。該中心成為全市第一家建成投入使用的社區治安監控中心。
把平安和諧送給轄區百姓
推行社區警務根本宗旨就是方便群眾辦事和為群眾提供平安和諧的社會治安環境。吃透社區警務精神的汪鎮,依托平安創建活動,把創建平安社區放在工作首位,積極會同社區調委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主動讓矛盾糾紛不上交,從源頭上預防、減少治安、刑事案件及信訪問題的發生。
2014年9月16日,居民李某向汪鎮反映,有兩名青年以討債為名賴在他家不走。汪鎮立即介入調查。查清原因后,汪鎮耐心地對雙方釋法講理,通過法律渠道圓滿解決了問題,從而有效避免了事態的升級。去年9月25日,汪鎮在轄區走訪時,轄區學校反映周邊十幾名社會青年,經常在校外游蕩、騷擾學生,影響師生安全感。汪鎮依托警務室信息平臺及時鎖定租房信息,通過視頻監控取證、夜間巡查等手段,匯報派出所快速將其打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