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 楠 通訊員 劉明博 劉 馳
“一個平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揚揚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到大雪,丹鳳縣蔡川鎮的冬天格外寒冷,像這樣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沒有什么要緊事,人們是不會出門的。天剛亮,太子廟村的“第一書記”陳國太就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今天他主要的任務是走訪村里的幾家五保戶。走訪群眾已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
摸透村情有方向
莽嶺深處的太子廟村,全村480多戶1300余人,下轄6個自然小組。地理條件較差,產業發展滯后,村民收入單一,大多以傳統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加之在鎮村機構改革中,將原兩岔口村并入該村,村情比以前更為復雜。面對重重困難,陳國太和駐村工作隊先后20多次深入村組,與村組干部、產業發展大戶、黨員、貧困戶座談交流,準確掌握包扶對象貧困原因,制定出臺《蔡川鎮太子廟村精準扶貧兩年(2015-2016)規劃》。今年39歲的楊倉寶,是太子廟村三組村民,家中五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工得以維持。以前在外打工時長期不在家,無法顧及家人的生活,去年10月份,陳國太多次上門,結合他的自身情況,陳國太決定幫助他發展飛鼠產業,經過多次勸說,帶他實地考察后他最終同意。如今楊倉寶的飛鼠養殖達150余只,僅此一項年收入可達8000多元。這樣“一戶一策”、貧困戶抱團發展的扶貧思路,實施精準扶貧,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一個村子,只要黨組織堅強有力,又有發展的發向,我相信就是再復雜再難辦的事情也能辦成。”陳國太滿懷信心地說。
明晰產業有思路
根據脫貧發展規劃和村上的產業發展特點,陳國太和工作隊明確了產業扶貧的思路。根據當地林業發展優勢,組建成立丹鳳縣天潤園林綠化苗木種植合作社,種植白皮松、華山松、五角楓、國槐等苗木139畝,發展社員12人,形成商品苗木44萬株。協調群眾發展飛鼠養殖產業和大棚養雞產業,形成產業發展戶13戶,飛鼠存欄量已達2000多只;發展養雞大戶10戶,年出欄量達30萬只。引導群眾發展天麻種植產業100余戶,1萬多窩。針對群眾缺乏技術的問題,積極宣傳勞務信息,發展勞務輸出,先后發動群眾外出務工320多人次,預計年人均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協調縣人大購買白灰4000多斤、硫磺200多斤,對全村500余畝核桃樹進行涂白科管,提升核桃產量。
基礎建設不放松
太子廟村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群眾外出不便。陳國太及時與縣人大聯系爭取縣上各部門項目支持,通過“一事一議”爭取財政資金7萬元,修筑河口溝通組水泥路900米,修建便民橋一座,解決了7戶31人的出行難題。完成太子廟村7.6公里水泥路路肩修繕。爭取資金4萬余元,解決兩岔口幸福院活動經費短缺的問題。在太子廟、兩岔口兩個廣場安裝體育健身器材11套,活躍廣大村民的文化體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