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南星 秦丹

短短十幾年里,緊鄰洛南縣城的四皓街道辦中心村水泥路通了、產業做大了、群眾富裕了……談到村里的變化,鄉親們都會不約而同說起他們的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樊亞鋒。是他憑著敢想敢闖敢拼的智慧、勇氣和魄力,帶領中心村走上了富裕路。
四皓街道辦中心村距離洛南縣城只有3公里,但村子地處40里梁塬上。在樊亞鋒的記憶中,他小時候的中心村雨天出門兩腳泥,鄉親們吃飯靠的是“玉米小麥行行田”,缺吃少穿,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當時,他父親被村里派去修建洛惠渠,弟弟妹妹年紀又小,小亞鋒就成了母親的得力助手,家里的農活也就落在了他稚嫩的雙肩上。高中畢業后,18歲的樊亞鋒就和村里幾個精壯的小伙子背上行囊去山西太原煤礦下井干活,后來又在渭南等地收過破爛,由于肯吃苦他積攢下了3000多元錢,這也為他以后的創業積累了資本。
結婚后,他和妻子在村里開了個豆腐作坊,還買了一臺電動磨面機加工面粉。為了把做豆腐剩余的豆渣和磨面留下的麩皮利用起來,他決定變廢為寶,在自家后院養了幾頭豬。雖說他和妻子早出晚歸,忙里忙外,每天都要忙到大半夜,天不亮還要起床做豆腐,但看著鄉親們每天都能吃上自己家做的新鮮豆腐,樊亞鋒欣慰地笑了。憑借誠實守信、熱情耐心的服務,樊亞鋒的豆腐生意越來越紅火,十里八鄉的鄉親都趕來買他家的豆腐。
年紀輕輕的樊亞鋒在鄉親們中間樹立起了很高的威望,2002年11月,25歲的樊亞鋒被鄉親們推選為中心村村主任。上任伊始,面對村民貧窮的現狀,他瞅準全村地處良塬上的千余畝肥沃的土地,動員一部分群眾種植烤煙。當年中心村的烤煙種植從36畝發展到800畝,種植規模在全縣排第三位,實現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
為了能盡快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樊亞鋒帶領村委會一班人,爭取資金跑項目,實施農電改造315戶,修建便民橋7座,率先在當時的城關鎮實現全村通自來水。修通通組砂石路11公里,其中水泥路3公里。籌資100多萬元建成13間兩層標準化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在村里的主干道安裝路燈64盞,栽植綠化樹苗8000株。投入7萬多元,對中心村小學進行了綠化、亮化,改善教師辦公條件。
2011年11月,樊亞鋒又被推選為中心村支部書記,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于是,他在不斷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大力發展烤煙種植、畜牧養殖、大棚蔬菜產業。先后建成蔬菜大棚40個,年產200多噸,產值60多萬元。烤煙種植1800畝,實現產值700多萬元。自籌資金100萬元修建成牧源養豬場,生豬存欄3000多頭,出欄8000多頭,年利潤200多萬元。建成萬只養雞場1個,年利潤20多萬元。建起了40畝的蔬菜大棚16座,年收入20多萬元。
脫貧攻堅號角在全國上下吹響后,中心村也不甘落后,樊亞鋒積極為全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奔波在田間地頭,在包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為11戶貧困戶免費購買雞仔、羊仔、豬仔,扶持他們發展養殖業;為3戶貧困戶免費供應化肥,鼓勵他們積極種植烤煙。他還經常組織黨員,為貧困戶在種植、養殖技術和銷售方面提供幫助,讓他們發展產業既安心又放心。同時組建了村級環衛隊,讓10戶沒有技能的貧困戶去環衛隊上班,每人每月發給工資300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四皓街道辦中心村黨支部先后被市縣授予“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標桿支部、為民服務深化年先進村、“升級晉檔”好類村基層黨組織。樊亞鋒先后被評為市縣紅星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被中國科協、財政部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
- 相關閱讀
-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