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到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鄧杰經歷了人生風雨。他說:“村上工作是大雜燴,我們要與上面保持高度一致。職務是一種職責,我別的不多想,就想實實在在為村上做些事情,時刻三嚴三實,當好群眾的服務員。”
要想富先修路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鄧杰發現大嶺觀組、大西溝組的出山泥巴路很狹窄,且凹凸不平,直接影響著沿線300余名村民的生產生活。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呼聲很高。
群眾所盼就是干部所為。說干就干,上任不幾天,鄧杰動用挖掘機、鏟車、壓路機,大干苦干3個月,把17公里的羊腸小道泥濘路拓寬至4.5米,同時修補水泥路8公里,兩項下來他個人累計墊資130多萬元。有人說鄧杰是傻瓜,辦公事墊自己血汗錢。但年輕氣盛的鄧杰卻毫不在乎,根本沒考慮猴年馬月能把修路款討回來的問題,他拍拍胸脯說:“這樣做值得!要想富先修路。群眾走路舒坦了,安全了,脫貧就快一些,況且這路我也要經常走的。”
小嶺觀村銀洞溝組與梳洗樓村接壤,矗立于交界處清石嶺上的大嶺觀是“商南八景”之一,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商南縣最大的寺院與宗教勝地。鄧杰之所以把通組道路拓寬至山頂寺廟前,就是期盼大嶺觀有朝一日搞旅游開發,讓山腳下的200多群眾走上依旅增收的新路子。
規劃和施工期間,鄧杰親自在現場指導和督戰,嚴把工程質量關,盡量保護那些孤單而寶貴的古樹精靈。鄧杰曾說:“不修則已,要修就要把這條路修成全村群眾的放心路、村域經濟發展的樣板路和促農增收的致富路、小康路。”
銀洞溝組村民王長軍,現年53歲,妻子程國娥,現年49歲,全家4口人,居住大小平房4間。看到拓寬后的通組道路通到了自己的家門口,王長軍喜形于色:“我眼睛早都睜多大,盼望著這揚塵路能加寬并硬化。路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多虧了鄧支書,老百姓打心眼里高興。”王長軍種有1畝多平地,喂了幾頭野豬,發展有金銀花、桂花、銀杏、葡萄、天麻等庭院經濟,去年他發展土蜂蜜30多箱。修通了路,他的發家致富夢就在家門口實現了,前不久他的30多箱蜂蜜,有人上門收購他就這一項收入就掙了5000多元,比去年省事掙錢更容易。他還想利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等優勢,把幾間平房改造一下,在家里發展特色農家樂,讓游客吃上野豬肉、土雞火鍋、土生土長的蔬菜和呼吸上新鮮空氣。“我女兒在西安市工作,說今年過年回來一定要給村支書送錦旗呢!”
看著寬敞的路修到了家門口,不少群眾都找村支書鄧杰嘮叨,希望村上幫忙也能像王長軍這樣,找個產業富起來。鄧杰承諾愿意幫助他們協調貼息貸款擴大養蜂規模,同時在山林下發展散養土雞。
大西溝組1998年水災后,因條件差、行路難,一半農戶移民搬遷了,有些在外發財后舉家搬走?,F在組上還有19戶80余人因無力搬遷,仍堅守在老地方,依靠種香菇增收。村民吳順林,現年55歲,全家6口人,他家就住在整條溝道路的末端、斷頭路處。鄧杰想,手心手背都是肉,修路不能拉下一家一戶,盡量讓每戶受益。因此,他又多花了幾萬元,直接把寬敞的砂石路修到了吳順林的家門口。吳順林除了種點香菇,還養了20多只山羊。他說:“做夢都想通路。以前挑山貨和糧食出山,走路很艱難。一米寬的土路,騎摩托車的雨天不小心就摔跤,現在路拓寬了,路面也壓實在了,女兒去年過年開車回來走的很放心很安全。”
路在村中蜿蜒,希望再向遠方延伸。鄧杰墊資修路的故事在村中傳揚,他成為全村人茶余飯后談論和熱贊的新聞人物,大伙兒都說他是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為了改善小嶺觀村干部辦公環境,打造一流的鄉村便民為民服務中心,今年4月,鄧杰又積極協調資金150萬元建設新村部,目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村上規劃投資數百萬元的大嶺觀道教文化旅游開發,也擺上了議事日程。屆時,一個村美、人富、文明、和諧的新山村將如畫卷般徐徐呈現。村民充滿期待,鄧杰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