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辛磊 倪世軍)走在鎮安縣東川鎮西川村的村道上,整片濃綠的牧草隨風輕擺,飄來陣陣清香,路旁農舍不時傳來羊羔咩咩的叫聲。
村民毛家喜正在屋旁的羊舍里添草。他家養了20只羊,其中有10只已經懷了羊羔。看著吃得正歡的羊兒,毛家喜眼里滿是喜悅:“村里種草養羊,都是劉忠益領大伙干起來的。”毛家喜說,劉忠益是村里的能人,從新疆回到家鄉后,建羊場辦合作社,當起了“羊倌”。
順著毛家喜指的方向,筆者來到劉忠益的養殖場。一排辦公房和3棟整齊的羊舍分隔開來,穿過消毒區進去,青貯窯、干草棚、隔離舍及無害化處理室等設施一應俱全。養殖場干凈整潔,管理規范,存欄420多只羊,有白山羊、布爾山羊、馬頭羊、黃羊等。51歲的劉忠益穿著一身消毒大褂,很精神的樣子。他告訴筆者,羊場是2011年5月建成的。
提起在新疆打工的事,2001年3月初,他就跟著村里大多數年輕人一道走上了打工路。憑著肯吃苦、肯動腦,10多年里,他從一名普通的電工到電工班長后來又創辦了新疆勞務輸出中轉公司。如今,他的公司有了一定的規模,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固定資產。
可是這些年,劉忠益每次回家探親,看到村里仍然是破舊的老房子,狹窄的砂石路,鄉親們缺乏致富的點子和路子,這讓他的心情倍感沉重。
“我的夢想就是讓鄉親們一起富起來”。
他從家鄉滿山的“綠裝”和家家戶戶都種玉米的現狀中發現了商機:利用家鄉豐富的飼草資源,發展養殖業。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專程到山東、寧夏、甘肅和省內一些搞養殖的地方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后,劉忠益下了決心:辦羊場,辦養殖專業合作社,建養殖小區,帶領鄉親們發展草畜產業致富!
“‘大老板’劉忠益要回來養羊了。”消息一傳出,整個小山村沸騰了。
2011年初,劉忠益聯合村上的王開金等7戶農民入股,籌集資金190多萬元,在村里建起了養殖場和飼草種植基地。養殖場和飼草種植基地建成后,又聯合投資300多萬元,從山東引進山羊、布爾山羊、馬頭羊、黃羊共500多只,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創業夢想。
羊場辦起來了,他不僅想著自己富,也把鄉親們帶起來致富同過好日子。他采取“農戶+基地+合作社”的產業發展模式,投母收羔滾動發展。2012年10月,由劉忠益擔任合作社主任的匯利養羊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為帶動更多的農戶致富,合作社規定,任何農戶只要建一處簡單羊舍,按照合作社提供的飼養方式飼養,就可以根據協議獲得2-3只妊娠期的白山羊。農戶通過飼養,所產羔羊歸農戶所有,合同期限一年,期滿后根據農戶意愿可以續簽合同,也可歸還母羊。
在鎮黨委、政府和縣畜牧中心的扶持和幫助下,合作社聘請了專業畜牧獸醫和養殖技術人員,為養殖戶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免費做畜牧防疫。優惠的條件激發了鄉親們的熱情,一個“農戶+基地+合作社”“投母收羔”的產業合作模式迅速在西川村發展起來了。目前,劉忠益的匯利養殖合作社已帶動周圍110多戶農戶養殖白山羊和布爾山羊,投放基礎母羊210多只,而且,這種養殖模式還逐步向相鄰的新華、馬爾山等周邊村擴展。
劉忠益告訴筆者:“不管是羊場,還是合作社,現在還在起步階段。但通過兩年的發展,看到養殖戶有效益了,這比自己一個人掙錢高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