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平
紅仁核桃
專家查看紅仁核桃嫁接改良生長情況
紅仁核桃原產地美國加州。洛南董兆斌下崗回鄉從事核桃殼收購、加工、銷售中,他意外發現紅仁核桃信息。因其生產的核桃殼粉產品出口美國,就委托出口企業輾轉多地連續兩年從美國進口紅仁核桃進行種植,均未出苗。后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于2015年春以每株6000元的價格從美國引進紅仁核桃嫁接苗100株,在洛南四皓街辦謝灣租地栽植,成活97株,另3株砧木發芽。
當年清明前后,技術人員利用苗子截干部分作接穗枝接部分苗木,成活率六成,6月份利用芽接部分苗木,成活率九成以上,從此董兆斌開始了紅仁核桃引種繁殖研究之路。2017年,他邀請國省市縣專家對引進美國紅仁核桃進行實際考察,組建了技術團隊,又赴美國加州進行尋源、對比式考察學習,回國后在洛南景村和石門兩鎮分別租用土地800畝和200畝,在渭南華陰租地200畝,實施標準建園,畝栽55株實生核桃苗進行枝接和芽接;行間培育核桃苗再芽接。
通過4年枝接、芽接繁育,到去年年底已經建起紅仁核桃采穗圃1300多畝,年可提供嫁接良種苗20多萬株、接穗(芽)30多萬個。2019年1月,商洛盛大公司紅仁核桃已經通過陜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陜西省核桃良種,順利拿到了紅仁核桃苗木市場準入證。商洛盛大公司的紅仁核桃引種和苗木基地建設,得到在洛南考察脫貧攻堅的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首肯,要求把紅仁核桃作為全省核桃產業品種改良的重點,大面積發展,并在陜南循環發展大會上再次指出紅仁核桃是鄉村振興的一個好項目。
商洛盛大公司成功引進紅仁核桃,經過有關部門“查新”認證屬國內先例。這是核桃產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是打造“核桃之都”的根本出路。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核桃總面積達342萬畝,核桃總產量達到15.8萬噸,畝均30多公斤,若按每畝30株算,株均產量約1公斤、收入約20元,畝均收入五六百元。而紅仁核桃豐產園,嫁接三年掛果,株均產1公斤、收入80元左右,第五年株產5公斤、收入400元左右。每畝20株左右,畝產近萬元。在加強科管前提下穩定在萬元以上,可穩產20年。當然,施肥、修枝、疏花、疏果、采摘、脫殼、烘干、防蟲、澆水、擴盤等全程規范化管理要相應跟上。
面對商洛核桃面積大、品種混雜退化、管理粗放、病蟲害多,且青采嚴重、品質下降、價格低迷的現實問題,加快以紅仁核桃嫁接改良,使商洛核桃產業盡快走出一條良種化、優質化、效益化的發展路子,成為商洛特色產業的主導產業。
把紅仁核桃品種改良推廣列入“十四五”規劃,科學有序推進核桃產業發展。“十四五”全市每年至少發展2萬畝紅仁核桃,其中嫁接改造、新建標準園1萬畝,高接換優、科管1萬畝。其中,商州、洛南、山陽、丹鳳4縣區年各4000畝,商南、鎮安、柞水3縣每縣年各2000畝。力爭“十四五”末,全市紅仁核桃種植達到10萬畝左右,收益10億元到20億元,苗木經營商品苗木5年約300萬株,每株50元左右,產值2億元;接穗5年300萬個,5年接穗收益1.5億元,5年紅仁核桃改良推廣總收益在20億元左右。“十五五”末,紅仁核桃達到20萬畝時,這一單品種產業產值將達到50億元,到“十六五”末基本實現現代化時,紅仁核桃產業達到百億元產業集群。而標準建園、科學栽植紅仁核桃嫁接良種苗1萬畝(畝均22株),年需良種苗約20多萬株。要緊緊抓住秋冬栽植、春枝接、夏芽接的關鍵環節,力爭以商洛盛大公司為主,加上商州、山陽三個采穗苗圃,2021年之后每年提供良種苗木30多萬株,接穗(芽)100多萬個,基本滿足商洛紅仁核桃新建園和高接換優的需求。
組織專業隊施工,下功夫抓好以嫁接改良為主的核桃科管。充分發揮林業技術人員和護林員的作用,把幼齡(樹齡在6—10年)核桃林、核桃坡、核桃路、核桃帶的低產樹嫁接改造、全面科管,下硬茬間伐密度過大的園子,推進標準建園:春抓培土施肥、澆水灌溉、防蟲防病、修枝撫育、插枝嫁接、防霜防凍等;夏抓疏花疏果、芽接改造、抗旱防洪、病蟲防控、防冰雹等;秋抓防止青采、科學采摘、脫殼晾曬、搬除干枝、培土施肥、防蟲防病、秋末栽植等;冬抓擴盤松土、樹下防蟲、間伐疏林、施肥灌溉、樹身刷白、防凍保溫等。把科管建園任務、責任落實到縣區、鎮辦、村組、農戶,力爭5年到10年完成5萬至10萬畝的核桃嫁接改良、科學管理,打造名副其實的商洛核桃之都產業集群。同時,推行林下經濟,推進立體種(藥、菜等低稈作物)養(土雞等)模式,并注重拉長產業鏈,推進網上營銷,向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使脫貧成果鞏固和鄉村振興建立在可靠的產業之上。同時,林業部門要加強對紅仁核桃種質資源保護和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對適應性及抗逆性進行繼續觀察;不斷提純復壯,防止假冒劣質品種混入;對出售的紅仁核桃良種苗木接穗和核桃的質量、標準、價格進行管控,確保紅仁核桃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推廣“公司+基地”帶農戶模式,建立政府投資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核桃產業投入機制。紅仁核桃的標準建園,前期苗木和接穗價格較高,市縣區在積極爭取省上產業資金投入的同時,落實推廣配套扶持資金,全市每年籌集5000萬元,其中3000萬元用于扶持紅仁核桃嫁接改造、新建園區,年終每建成一畝政府以獎代補3000元;2000萬元用于高枝換優、改造提質低產園,年終每改造一畝以獎代補2000元;市上建立商洛核桃產業發展集團,作為核桃產業鏈主企業。要發揮公司、企業、合作社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動員企業主動投資和社會各界人士認購、游客體驗采摘等方式,擴大對紅仁核桃嫁接改造的投資;引導專業大戶承包經營,建立紅仁核桃產業基地,打造一批專業鎮村;對一般農戶,若每戶能夠建立兩畝以上的紅仁核桃產業基地,三五年之后,農戶單項產業人均收入過萬元,同時組織農戶對“四旁”核桃樹進行良種栽植(每戶3-5株)或嫁接改造,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集體經濟薄弱的村組社區,可把紅仁核桃嫁接改良作為集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推進“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