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消費扶貧工作紀實
李治軍田勇
4月27日,位于西安市小寨東路58號,由脫貧攻堅包扶單位西安財經大學免費提供房屋開辦的商南縣農特產品展銷店正式開門營業,30多平方米的門店里,各種各樣的原生態產品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采購。這是商南縣推動農特產品進高校的一個新舉措。
2018年以來,為了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筑牢脫貧的基礎,商南縣搶抓脫貧攻堅大好機遇,通過開辦超市、實體店、食堂端口等方式,廣泛拓展渠道,加速農特產品進城市、入高校,消費扶貧成效越來越明顯。
◆借力扶貧進高校
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將消費扶貧列為扶貧的一種方式,陜西省的消費扶貧由團省委牽頭,相關部門參與。
其實,早在去年上半年,商南縣就已積極開始啟動消費扶貧相關工作。
長安大學是中央確定幫扶商南縣的單位。2018年5月,受縣上委托,商南縣扶貧開發公司積極與長安大學對接,商討農特產品進高校事宜。經協商,長安大學在校本部職工服務中心的一家超市里提供70平方米的區域,設立商南縣農特產品專賣區。去年8月,經裝修和籌備,這一專賣區正式投入運營。
去年11月,長安大學進一步為商南縣提供支持,在該校渭水校區“樹惠園”學生食堂,提供100多平方米區域開設一個食堂端口,即“商南縣扶貧窗口”。在這個扶貧窗口,經營者專門用商南縣的農特產品作食材,做出具有商南風味的菜肴。運營后,有時一天的營業額高達7000元,不到50天,營業額就突破了20萬元。開辦這一食堂端口有力促進了該縣農特產品的銷售,而且做出了“商南味道”,提升了商南縣農特產品的知名度。
期間,經摸索,商南縣將部分熱銷農特產品通過招投標銷往長安大學,木耳、香菇以及該縣豐聯集團生產的雞肉,已成為銷往該校的大宗產品。其中,商南縣豐聯集團生產的五大類雞肉,經招投標,2018年向該校銷售115噸,銷售額達215萬元。豐聯集團是商南縣的重點扶貧企業,農特產品進高校這一舉措,暢通了這家企業產品的銷售渠道,激活了企業大型養殖場、輻射到鎮村的養殖基地、狝猴桃產業園等相關產業發展,激勵企業吸納貧困戶務工,充分地發揮了消費扶貧作用。據了解,今年,商南縣還計劃將朝陽金絲源集團的米、油及海鑫現代農業公司的食用菌等特色產品通過招投標,向長安大學等高校銷售,擴大產品進高校的規模。
不僅如此。去年年底,長安大學在校教職工活動中心舉辦了首屆年貨節,重點銷售商南縣的農特產品。這些產品無污染、有機、生態,有的甚至是稀奇品種,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因此深受教師喜愛,短短2天就賣出了價值15萬元的產品。
據統計,2018年,商南縣僅在長安大學就銷售了價值450萬元的農特產品。
除了長安大學,西安財經大學也大力支持商南縣農特產品進入該校。按照省上安排,該校包扶的是商南縣十里坪鎮梁家墳村。包扶中,該校不僅僅包扶一個村,而且站在全縣的層面開展包扶工作。
2018年10月,經雙方協商溝通,西安財經大學決定在西安市翠華路、大雁塔北廣場西安財大培訓中心、財大小寨家屬區3處,免費為商南縣提供15間房屋,總面積500多平方米,用于支持商南縣銷售農特產品。
商南縣所銷售的農特產品,有貧困戶生產的,也有非貧困戶生產的。為了解決群眾農特產品銷售難題、增加群眾收入、擴大扶貧成效,商南縣積極考察,借鑒外地經驗,在推向高校的農特產品銷售中,每銷售20元產品,從中提取1元錢作為扶貧基金。“所提取的扶貧基金返還用于扶持發展脫貧產業,部分用于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商南縣扶貧開發公司經理助理姜方澤介紹。
◆打造優質農產品
從“扶貧超市”、農特產品展銷店,到“商南味道”的食堂窗口,再到舉辦年貨節,可以看出,商南縣的農特產品一進入高校就深受師生的“青睞”。原因何在?
這取決于該縣農特產品無污染、有機、生態等特點。
商南縣的農特產品盡管多來自貧困村,但絕不是隨意生產、不講質量的。
脫貧攻堅中,商南縣大力實施產業脫貧,縣、鎮、村均制定了產業規劃,積極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獎勵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等產業。近幾年,該縣創新推行“四借四還”產業脫貧模式,實行“三帶一創”產業模式,先后為合作社、企業、產業大戶下達300多批次的產業扶持資金。發展中,引導參與的合作社、企業主動與市場接軌,引進優質品種,高標準建設產業基地,積極指導貧困戶生產,及時回購產品,按照相關標準加工、包裝產品,將產品變為商品。該縣各相關部門跟蹤產業發展,加強指導和監管,把好質量關。因此,商南縣所售產品均為國家相關部門許可的優質產品。
目前,商南縣對外銷售的農特產品有80多種,其中,茶葉、香菇、木耳、紅薯粉條、葛根粉、苞谷酒、板栗、核桃、花生、香菇醬、金絲御雞、土蜂蜜、土雞蛋等一系列產品憑借可靠的質量,長期受到各地消費者的喜愛。據了解,這些產品產地覆蓋該縣69個貧困村。
◆“上線進城上線進城””闖市場
為了讓更多農特產品“走出去”,商南縣積極引導茶葉聯營、秦東集團、商山工貿等縣內重點農業企業在西安、北京等地開辦實體專賣店,銷售商南縣生產的農特產品。
商南縣搶抓與南京市溧水區對口扶貧協作機遇,依托陜西眾品驛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溧水城區開辦了2家商南特產專賣店,并設立了農產品運營中心,銷售8類商南名優特產,今年1月營業以來,運行情況良好。截至5月中旬,銷售額達165萬元。
商南縣還充分利用縣內75個電商服務站,發動140名電商創業者銷售農特產品,今年一季度銷售額1000多萬元。今年,該縣計劃利用扶貧開發公司辦公樓一二層,開辦商南縣扶貧超市,集中展銷全縣69個貧困村的農特產品。
“縣上將統籌辦好這些窗口、超市、實體店,加速農特產品走進更多的城市、更多的高校、更多城鄉居民的餐桌,力爭今年銷售總額突破5000萬元。”負責此項工作的商南縣扶貧開發局主任科員湯繼春滿懷信心地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