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持續加強和規范全縣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建立“縣區指導、鎮辦監督、村級管理、社會參與”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體制,確保各項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商南縣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的主體為村民委員會,所在鎮辦負責監督管理,縣民政局負責業務指導,并按年度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情況實施績效考核,“以獎代補”補助部分運營管理經費。鎮辦指導村委會成立農村老年協會,協助村委會管理農村互助幸福院。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農村互助幸福院院長負責幸福院日常運行管理工作。縣民政局指導鎮辦、村委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健全管理制度,符合村民自治和村規民約要求。
農村互助幸福院根據實際需求,正常開展文化體育、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等活動,為入院老人解決餐飲等基本生活問題,夜晚不提供住宿。有條件的可提供理發、洗浴等服務,并可適當收費,收費標準按最低成本價核算。飲食要實惠、可口、衛生,每周制定食譜。積極發展社會慈善、社會組織和鄰里互幫互助等力量,拓寬服務來源,堅持“群眾籌一點、集體擠一點、社會捐一點、服務收一點、政府補一點”五方同籌的辦法多渠道進行籌集,補充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經費。爭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正常運行的每個農村互助幸福院至少配置1個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農村貧困勞動力。鼓勵和支持機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等通過捐贈等方式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予以支持。可以通過社會化運營、委托第三方機構或個人等途徑為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餐飲等服務。有條件的村委會可為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一定的生產用地,鼓勵老人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
同時,建立健全督導檢查和績效考評機制。通過定期檢查、隨機暗訪、量化打分等方式,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管理進行督導、通報和考核。根據農村互助幸福院硬件設施、運行機制、服務功能、規范管理、作用發揮等方面情況,制定分檔定級的管理考核細則,分檔分級撥付運行管理經費,調動基層工作的積極性,推動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運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