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石 磊
網紅直播賣茶
茶農搶收今年最后一茬春茶
春日采茶圖
無性系茶苗繁育基地
新鮮柔嫩的芽葉
炒制茶葉
試馬鎮馬泉山生態茶園
車行一路,山色一新。
4月27日,記者走進商南縣試馬鎮、富水鎮,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樹錯落有致,一片片翠綠的茶園像一張張美麗的綠毯,鋪滿了層層疊疊的山巒。
茶園里,茶農們素手輕挑,忙著采摘茶葉,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廠房內,機器聲隆隆,制茶師傅日夜趕制新茶,車間茶香四溢;茶樓上,陣陣歡聲笑語,品茶、購茶的顧客絡繹不絕……
商南的春天,茶是當仁不讓的最紅主角。
在試馬鎮馬泉山茶葉基地,一排排茶樹抽芽吐綠,綠色的茶山一座連著一座。誰能想到,過去的荒山變成了今日的茶園。
這是商南縣沁園春茶葉有限公司創建的生態茶園。
近年來,試馬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引進了商南縣沁園春茶葉有限公司,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行村企合作經營,推動區域內茶葉由“散”變“聚”。
“我這年齡出去打工沒人要,但在家門口的茶園務工,一年也能掙也不少錢哩。”頭戴草帽、身掛竹簍的蔣海琴邊說著,兩只手邊飛快地在茶樹間舞動,鮮嫩的茶芽漸漸鋪滿簍底。
茶農們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后,終于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都迫不及待地走進茶園,采摘那一簇簇青翠。
蔣海琴是試馬鎮郭家埡村三組村民,茶葉基地每年給她家帶來三份收入:土地流轉費2000元,采茶季采茶工錢7000多元,平日在茶葉基地除草、施肥等務工費3000多元。
一座茶園基地,承載一方希望。采茶、除草、修剪、施藥、耕地、制茶、工程修建等需要大量人力,每年有6000多人次在基地務工,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
“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茶苗成活率,帶動更多人種茶,我們還建設了年產1500萬株的無性系茶苗繁育基地。”沁園春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修玉說,“公司現有6800畝無性系良種白茶示范園和一條年產10萬公斤茶葉的現代化加工生產線,并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茶葉3300多畝,基本達到了規?;l展的目標。”
從試馬鎮向東20多公里,就是商南縣面積最大的茶葉種植基地——富水鎮茶海公園,規劃面積2萬多畝,沿線大約22公里。目前,有8家茶企在這里種植茶葉超過1.2萬畝。
靜靜佇立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茶山上,放眼望去,碧波連綿,畦壟整齊。
馬家溝村村民程慶來正在山上維修茶園,“我和老婆經常在這坡上干活,每年能干200多天,連帶地租能掙4萬多塊錢。”說起收入,他笑得合不攏嘴。站在旁邊的商南縣七碗茶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龍接過話頭:“我們公司流轉了馬家溝村700多畝土地種茶,帶動20多戶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
“為了實現茶旅融合,今年這里還將建設年產15萬公斤茶葉的清潔加工廠、茶樓、茶馬互市等項目,進一步推動茶葉同康養、休閑、旅游等產業相結合,讓茶園變景點,吸引更多人來這里觀景、買茶。”王海龍介紹。
在商南縣城,網紅主播“程程你真棒”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抖音直播,她一邊表演茶藝,一邊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商南茶的歷史背景、種類、特點等。
“程程你真棒”原名程淑萍,是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的一名職工,她其實很少在室內直播,更多的是走進采茶、制茶等現場,向廣大網友展示獨具特色的商南茶。
“去年我直播賣了50多萬元的茶葉,今年由于身體原因直播的場次少一些,目前賣了10多萬元的茶葉。”程淑萍高興地說。
商南茶人用勤勞和汗水浸潤著這片土地,日子也漸漸地像茶一樣,由初嘗時的苦澀轉入時間釀就的甘甜。
據了解,截至目前,商南全縣共建茶園超過25萬畝,茶葉加工廠200多家,5萬多人從事茶葉種植加工工作,產值近10億元,茶產業已經成為富民強縣的綠色支柱產業。
“商南茶產業將緊緊圍繞市上提出的‘一都四區’戰略定位和我縣打造‘生態茶城’的建設目標,按照‘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旅游、康養、加工’三延伸的發展思路,做足北緯33°西部最北端茶區文章,開發‘茶旅+民宿’‘茶旅+研學’‘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形成鏈主企業帶動,各環節經營主體有機鏈接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推動商南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商南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朱熙敏信心滿滿地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株株茶樹、一個個茶園,繪就了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畫卷,也鋪就了一條前景廣闊的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