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瀟
挑選茶葉
給茶葉殺青
暮春時節,筆者走進商南縣試馬鎮百雞村村集體茶葉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滿山茶樹綠意盎然,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數十名采茶工挎著茶簍,靈巧的雙手在茶樹上飛舞著,熟練地將一片片嫩芽采摘下來放入茶簍。
“我連續好多年都來基地采茶,目前一斤能掙30元左右,手腳快的話,一天可以掙百十元。”正在采茶的村民張國蓮一邊采茶一邊說,“現在年紀大了,出門也不好找工作了,好在這幾年村里發展了茶產業,平時就在基地干些除草、采茶之類的輕松活,也能掙點零花錢,給孩子們減輕點負擔。”
據百雞村黨支部書記姚世平介紹,每年茶葉采摘期,周邊的村民就近就業,紛紛在茶園務工,切切實實提高了他們的經濟收入。
近年來,百雞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茶園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打造“一路山水一路景”,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村上通過茶葉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高端茶葉、生態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經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提高了村民收入,加速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步伐。
筆者來到茶葉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蒸汽騰騰,茶香四溢,工人把剛剛采摘回來的鮮茶進行殺青、揉捻、烘干,還時不時用手探探茶葉的溫度或捧起茶葉聞一聞,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我這段時間主要負責炒茶,從茶山上采摘回來的鮮茶,要經過殺青、揉捻等工序才能制成成品茶葉。炒茶的過程看似很簡單,卻非常繁瑣,每一步都得掌握好火候,而且還要不停地查看茶葉色澤、形狀等,以保證茶葉的質量。”今年56歲的陳海金樂呵呵地說,“炒茶這段時間,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平時沒事也會在茶葉基地務工,一年也掙不少錢呢!”
近年來,在試馬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幫扶下,百雞村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經營茶園200多畝,重點吸收本村群眾到茶園科管、采摘,并從事加工和銷售等工作,帶動27戶村民43人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將增加收入近10萬元。百雞村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積極搭建消費扶貧橋梁,在商南縣各項助農推介活動中集中展銷百雞村生產的茶葉,及時在線上推介銷售,推動百雞村茶葉“出山”“進城”。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我們在經營茶園上積累了寶貴經驗。今后,我們村將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主要抓手,努力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優化經營管理方式,深入推進商洛市百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探索、打造集茶葉種植生產、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茶葉田園綜合體。到2025年,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有望突破15萬元。”姚世平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