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蔡 銘)今年以來,山陽縣城關街辦堅持以創建文明村(社區)為平臺,以理論宣講、環境治理、移風易俗、培樹典型為抓手,大力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加快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山陽縣城關街辦充分發揮2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將其作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指導各村(社區)利用小喇叭、村廣播及時為群眾傳遞黨的政策、時政新聞和致富信息,采取農家場院講、田間地頭講、集中學習講等方式,組織開展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宣講120多場次,參與群眾2.6萬多人次。
城關街辦把環境整治、改水改廁等指標納入文明村創建、“十星級文明戶”創評的重要內容,組織各村(社區)開展美麗鄉村、“五美庭院”創建活動。今年新修、改造水泥路12公里、排污渠2000米,改廁工作在土橋、伍竹園村全面啟動,以“綠、亮、凈、美”為標準,常態化開展“凈美村社”行動,先后組織6000多人次參加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清運生活垃圾90多噸。結合鄉村振興新形勢新任務,指導各村(社區)對“一約四會”重新修訂完善,要求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村規民約》。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采取抓日常管理、抓關鍵人群、抓宣傳教育等措施,加強對各村紅白事辦理情況監督管理;通過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簽訂紅白事承諾書和鄉村大喇叭等宣傳方式,大力弘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新風尚。
在24個村(社區)設立“善行義舉榜”是城關街辦推進文明鄉村建設的一項硬指標,“善行義舉榜”圍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對涌現出的孝老愛親、勤勞致富、熱心公益等先進典型大力宣傳,讓身邊好人有榮譽、群眾受教育;先后指導各村(社區)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大會50多場次,評選表彰“好媳婦”“好公婆”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130多人(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