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譚顯根 毛濃林) “給村上拉來了烤煙育苗項目給我加分不少,技術引導要加分、落實煙苗種植面積要加分、建立育苗棚要加分、按時移栽要加分,整個產業抓下來可給我加了22分,這一項下來,我就被評為紅星黨員示范戶了!”鎮安縣青銅關鎮白樹村支書張遠成近日給我們算自己的積分情況時說。
這只是鎮安縣抓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典型實例。
建一批好陣地
近年來,縣委大力實施“堡壘強基、素質培養、先鋒帶動、陽光黨務、陣地建設、示范引導、民主推進和富民到戶”的八項行動,著力推行強基行動,促村級黨組織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根據省、市《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方案》,鎮安多方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新改建了151個村級活動場所,今年計劃再新建10個,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黨員活動室全覆蓋。在云蓋寺鎮云鎮村、月河先進村等已建起的村,堅持每月召開2次以上的村組干部會議,結合遠程教育定期對黨員和干部群眾進行種養殖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配備“兩室一場”的文體設施,即圖書閱覽室、文體娛樂室和室外農民體育健身場所,目前,村級活動場所充分發揮著生產發展的指揮部、生活寬裕的培訓班、鄉風文明的宣傳站、村容整潔的助推器、管理民主的監督所等多重作用。
帶一個好隊伍
近年來,鎮安縣先后招錄了3批共51名大學生村官到各村任職,他們通過建立“培養、考評、幫聯、服務、創業”五項機制和以“留、考、闖、推、保”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村官流動機制,切實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確保大學生村官留得住,流得動。到目前,有2名大學生村官參加市郵政系統考試并被錄用,有4名大學生村官被招錄為國家公務員,大學生村官黃國勇和朱杰、徐啟坤等3名大學生村官表現突出,分別被推選為村主任和村支部書記。目前鎮安共公開競聘村支書59人,通過深入開展黨員“設崗評星”、“雙培雙示范”等活動,促進了“公開競聘”村干部的干事創業熱情。青銅關鎮冷水河村公開競聘村支書郭榮俊帶頭捐資修路;黃家灣鄉太白廟村公開競聘村支書張新國一年為群眾辦成十件實事;關坪河鄉五福村公開競聘支部書記劉仁信,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循環產業;余師鄉文家廟村公開競聘村黨支部書記董漢斌,當年從發展產業入手,籌資2萬余元,發展養鴨2600只,新栽豬苓1200窩,組織勞務350人次,使農民人均增收1925元;達仁鎮象園村黨支部書記黃正林做大做強茶園,調回優質茶種4.5萬斤,已增種示范茶園700畝。
縣上出臺一系列政策,對現任村干部提薪,設立各種獎項,年終對成效顯著的村干部進行獎勵,激發了工作熱情;對特別優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對連續任職10年以上或者累計在村上任職20年以上的正常離退休村干部,發放退休金和生活補貼,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走一套好思路
近年來,鎮安縣委在農村基層組織中開展“六聯六建”活動,在全縣204個村農村黨員中推行以“量化積分、評星掛牌”為主要內容的黨員積分評星管理制度。采取組織聯網、陣地聯建、黨員聯動、活動聯誼、實事聯辦、發展聯姻的模式,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目前,已落實35名縣級領導聯系包抓35個村和86個縣直部門聯系包抓86個黨建聯系村。領導干部和部門單位主動開展工作,為聯系村扶持項目131個、落實幫扶資金89萬元,全縣建立“一對一”、“多對一”共建幫扶對子186個,建立產業協會156個,發展會員4540人。全縣參加積分評星黨員占農村黨員的93%,5000多名有能力的農村黨員共為群眾解決熱難點問題846個,為群眾辦實事好事8916件。在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樹旗創星富栗鄉”和“三分一統促晉檔”活動,對全縣204個村黨支部采取分片規劃、分類指導、分層晉檔、統籌城鄉的辦法,進一步激發了村黨支部加快發展村域經濟的內在動力。2010年,2個鄉鎮黨委、7個村黨支部受到市委表彰,縣委被市委表彰為“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先進縣。為了加強基層民主,全面建立群眾點題、黨組織答題為內容的一冊兩聚四會機制。設立專用信箱,公開負責人手機號,隨時接受黨員群眾咨詢,及時在黨務公開欄、黨員群眾會議上公開,解開群眾的疑惑。同時建立為民服務代理中心25個、代理室208個,黨員便民理發室25個,全年共接到黨員群眾反映事項4000多件,解決一般性事務3100余件,公開事項達95%以上。
創一個好機制
鎮安以“樹旗創星富栗鄉”為載體,圍繞“強基層、打基礎、筑堡壘、建隊伍、創一流”工作思路,不斷創新和完善農村黨員民主形式,發展黨內民主。他們建立黨務公開機制,對村級財政收支、宅基地劃分、提留款的收繳使用、計劃生育指標分配等“熱點”問題,定期張榜公布。建立獎懲制度,對執行制度好的農村黨員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黨建經費投入機制,把黨建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計劃。建立黨建目標管理機制,實行村級干部政績管理、建立黨員管理目標責任制。建立領導干部聯系群眾的目標責任制和下基層掛職鍛煉制度、領導干部定期走訪群眾的制度、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戶、結對幫困的制度、領導干部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群眾來訪的制度、為群眾辦實事制度等,擴大了黨內民主,增強了黨組織“三力”,黨員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