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張希鋒 楊立清)金秋十月,商州區各個"一村一品"專業合作社豐收喜報頻傳,李河灘黃芩、元科蠶桑、南村胡蘿卜、任塬大蒜、李嶺烤煙和農家樂、黑龍口馬鈴薯、古路峪千畝中藥材以及先前的黃魚櫻桃、劉灣蟲子雞蛋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讓農民的腰包又鼓起了一大截。今年以來,商州區共新創建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個,省級一鄉一業示范鄉鎮2個,省級四星級休閑農莊2個,注冊專業合作社40個。全區中藥材面積發展到10萬畝,蔬菜5.1萬畝,食用菌600萬袋,烤煙5000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4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19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1個。全區"一村一品"產業更加完備,示范帶動效應更加明顯。
商州區為了廣發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先后抽掉千余名干部深入鄉鎮、村組、農戶和田間地頭大力宣傳發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組織30個宣講團深入農村開展"一村一品"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制作懸掛大型宣傳標語,刷寫固定標語等辦法,為"一村一品"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為了完善投入機制,加大對"一村一品"的引導扶持力度,今年區財政拿出10萬元做為專項發展資金,對布局規劃、品種引進、科技推廣、工作經費、前期投入等給予一定資金扶持,促進了工作的深入開展。出臺了《商州區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決定》,制定了《商州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和《商州土地流轉實施細則》,全區已土地流轉面積2.8萬畝。區財政還投入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資金340萬元,建設設施蔬菜大棚800多畝,日光溫室面積10畝,有力促進了設施農業的發展。
為了破解農產品流通市場發展滯后、特色產業生產規模推進緩慢這一難題,經過農業部門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反復研究論證,區上決定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主要服務商州農業產業發展升級,同時輻射帶動其它各縣產業發展,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1150萬元。同時,加大對農民種植及增產增收技術的培訓力度,今年區上重點圍繞煙、菜、藥、菌四大產業,采取召開現場會、觀摩會、專題培訓會、科技趕集等形式,共舉辦各類培訓會180多場次,印發宣傳材料5萬余份,受訓群眾達3萬多人次。一村一品工作的扎實開展,有力拉動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截止9月份,40個省級示范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881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全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274元,增長33.3%,一村一品已成為引領全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