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張仲才 民霞 銀祥 治軍)商南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產業興縣、工業強縣三大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率先突破發展。
生態立縣。營造一流生態環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工程,營造山青水秀、綠意盎然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城鄉污染防治等重點,商南縣實施了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推進天然林、退耕還林、長防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未來五年,該縣將完成植樹造林61萬畝,使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實施農村改灶、改廁、沼氣建設等工程,著力建設20個生態示范村,在5個重點鎮修建污水處理廠,同時完善13個鎮醫療垃圾收集運輸體系。推進節能減排,著力解決城市大氣污染、流域水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環境突出問題。加大礦山恢復治理力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率達到35%,“三廢”指標在2010年的基礎上提高5%。
產業興縣。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支撐,以規模效益為重點,圍繞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化產業布局,使產業的帶動作用明顯提高,產業的集聚能力明顯增強,產業的核心技術、品牌效應與營銷網絡優勢更加明顯,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從今年起,商南縣將精心建設一批產業基地,著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三大戰略型新興產業。依托境內豐富的釩、鐵、硅、鎂橄欖石等礦產資源,加大勘察范圍,深度開發太陽能光伏、釩材料、鎂材料、能源電池、鋼材料等產業,形成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力爭產值達到60億元。充分利用縣內13.2萬千瓦水資源,以丹江梯級開發為中心,重點建設月亮灣、柳樹灣、金華灣等水電站,實現水電產業規模化運營,形成能源基地,實現產值超億元。推進核桃、板栗、茶葉、食用菌、醫藥、花生、生豬養殖產業等規?;?、產業化、品牌化、無公害發展,打造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培育茶葉、生物、醫藥三大產業。
工業強縣。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工業化為核心,民營化為主體,招商引資為重點,縣工業園區和孵化園為載體,堅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做強傳統特色產業相結合,堅持政府引導和發揮市場功能相結合,擴張工業規模,調優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努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經濟快速、高效、可持續發展。該縣緊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機遇期,主動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和“商丹循環經濟園區”格局,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和“西三角”等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發揮商南的比較優勢,選準產業轉移承接點,大力引進一批產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投資額度大、資源消耗低的優質項目,通過吸納發達地區的資金、先進設備、管理方法、經營理念和高新技術,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同時加大對現有資源的開發力度,新上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的工業項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和技術支持,不斷改良種植、養殖品種,為工業生產提供更多的優質原料,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鼓勵企業成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把促進特色產業科技進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全縣科技工作的重點,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整合利用內外部科技資源,集成創新,提高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率和利用效益。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建設資金,鼓勵企業技術改造,營造更加優良的生產經營環境,確保工業企業良性發展。引導有實力的經濟實體和個人成立民間信用擔保公司,作為中小企業擔保資金的有效補充,深化政銀企合作,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功能,搭建平臺,建立政府、銀行、企業三方長期穩定的交流機制,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此外,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依據國家產業政策,把環境保護作為工業發展的第一前提,推行節能減排,實現資源利用循環化、資源消耗減量化、企業生產清潔化目標,推動工業經濟綠色增長,最終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