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王峰) 近年來,商南縣著力在創新方式、搭建平臺、激勵幫扶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雙帶"作用,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創新培訓方式,提高"雙帶"本領。大力實施農村黨員"素質提升"工程,著力提高自富、帶富能力。一是走出去換腦子。有計劃的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到外縣市參觀考察,開拓視野、尋找差距,解放思想、找準路子。今年以來,共組織625名村干部、黨員代表赴楊凌、山東等地參觀考察。二是請進來教方子。與農業院校、農業部門等結成培訓對子,依托鎮黨校、村級活動場所等陣地開辦培訓班,邀請農業專家來授課,累計培訓農民黨員2.3萬多人次。同時,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依托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平臺,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授課20余場次,培訓黨員6700多人次。三是走下去指路子。廣泛開展"送科技上門"活動,協調農業、畜牧業、林業、科技等部門的專家,依托村級陣地,利用遠教資源,對黨員群眾進行實用技術的培訓,做到了80%以上青壯年農民黨員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指引他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四是建基地做示范。采取支部領辦、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模式,建立黨員群眾共富示范基地300余處,示范幫帶3.82萬名群眾邁上致富路。
創新活動載體,發揮"雙帶"作用。一是實施村干部"頭雁"工程。注重把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三強"黨員采取"萬元年薪"公開競聘、黨員群眾"兩推一選"的辦法選進村"兩委"班子;把495名黨員村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結對幫扶貧困黨員群眾的情況列入任期目標,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二是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以"組織設崗、視才認崗、依崗承諾、支部審崗、公示明崗、嚴格履崗"的方式,設立村務公開、公共事務、科技示范、信訪維穩等四大類10多個具體崗位,對3251名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讓他們參與村務管理和服務,發揮先鋒黨員模范作用。三是深化"支部+協會"運作方式。全面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專業合作社+黨員示范戶"的模式,充分發揮骨干黨員的產業技術優勢,結對幫扶貧困黨員,促進共同致富。
創新激勵措施,提高"雙帶"效果。一是項目扶持。篩選科技含量高、投資見效快、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項目,向黨員"雙帶"戶傾斜。二是資金扶持。協調金融機構、人力資源部門,劃撥專項資金,支持農民黨員創業。發揮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作用,扶持黨員創業。三是科技扶持。采取鎮選縣派的辦法,確定130名優秀年青黨員干部駐村指導服務。四是政策扶持。對從事農業開發或者領辦農業企業的黨員及外來投資商,做到承包資源優先、資金扶持優先、教育培訓優先、評先選優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