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駱昭君) 為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近年來,柞水縣根據縣情實際,大力鼓勵農民走出家門,融入城市,靠自己的能力與智慧掙錢,讓從地里“刨金”的農民轉化為外出“掘金”的工人,將農民“風險”增收轉化為“保險”增收。
為了把鼓勵農民外出就業這項工作做好做實,柞水縣制定了一系列發展勞務經濟的規定和優惠政策,建立了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創新了勞務輸出工作機制,以“培訓+輸出+管理+返鄉創業”的模式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該縣高度重視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積極開展“需求式培訓”,主動送培訓上門、送技術上門,同時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成功的創業培訓模式擴展到農民工,加大創業培訓資金支持。近年來,全縣共整合資金620萬元,開展勞務培訓320期,培訓人員3萬多人次。據統計,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一直保持在1.8萬人左右。
為了完善勞務輸出保障體系,為外出農民工編織一張強大的保障網,該縣在集體輸出地成立務工團、務工團臨時黨支部和臨時工會,確保工作安排有人管、民工協調有人抓、工資兌現有人查。同時,為農民工提供信息咨詢,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開展技術培訓,搞好內外聯絡,提供路費及路途安全保障,提供外出意外傷害保險,提供勞動糾紛調處和勞動案件仲裁服務,加強維權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民工外出務工風險,使走出去的農民工放心創業。
在促進農民走出去的同時,該縣也積極鼓勵“走回來”,引導、扶持有能力的農民返鄉創業,并為他們提供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通過城鄉互動,將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引進來,使農民實現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據統計,該縣農民工每年帶回勞務收入2.8億元,全縣20多家規模企業中,八成以上都是在外多年“打工仔”回鄉創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