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譚顯根 陳風軍)走進米糧鎮,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一棟棟漂亮雅致的新樓房,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經濟林,構成了一幅幅和美的新畫卷。幾年來,米糧鎮通過深入實施“抓班子帶隊伍、抓機制添動力、抓載體增活力、抓項目促發展”工程,全鎮經濟社會呈現欣欣向榮新景象。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鎮上發揮落實黨建聯包點工作機制和點名接訪制度,還從鎮機關干部中選派2名優秀干部擔任村支部書記,推選了3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交流使用了兩名公選村支部書記,不斷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
“我們通過創標桿支部、塑紅星黨員、樹旗幟黨委活動,創建了東山創先爭優艱苦創業基地和東山愚公——楊保林的先進典型,通過模范帶動作用的有效發揮,在全縣打造了樹坪、月明、八一、紅衛、豐河村5個黨建產業及新農村示范村,我們還創造條件新建了紅衛敬老院,解決了全鎮150名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問題。”米糧鎮黨委書記方德軍介紹說。
該鎮以黨員“積分評星”活動為抓手,實施了光明、歡迎、清泉、豐河、聯盟等5個村級活動場所新建工程和水峽、西河兩個村級活動場所的改建工程,拓展了為民服務代理、便民理發、村衛生室等功能,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實惠。
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大力發展烤煙、畜牧、板栗、核桃等產業,僅烤煙一項去年農民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水峽的鴨蛋,也成了米糧鎮遠近聞名的走俏貨。結合陜南移民搬遷,新農村建設和集鎮建設,不斷改善鎮域面貌。全縣有473戶1892人通過移民搬遷,告別了邊遠、高寒地帶。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僅今年以來,全縣新修和拓寬公路58公里,修建便民橋4座,修建蓄水池30個,完成了月明、歡迎等5個村的農網改造工程,一批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